第75期|2008.09.15|記者:王志峰
觀光作莊

娛樂產業眾家出牌

PART1《國際觀光博奕經驗》

博奕娛樂,是指在莊閒雙方鬥智之餘獲得抒壓的娛樂效果。目前在全球約有近150國家開放不同型態的博奕產業,在在顯示國際間已慢慢對博奕朝接納、開放的方向去發展。其中澳門、美國拉斯維加斯、韓國、澳洲、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的博奕特區,都是以家庭休閒旅遊為主要訴求,將博奕娛樂成為附屬的選擇項目,也由於博奕娛樂不只是賭場,還包括娛樂主題樂園、觀光飯店、旅遊業、MICE行銷、航空業、餐飲業等周邊產業互相串連形成加分的觀光人潮效應。

知己知彼   百戰百勝

曾經台灣彩券與博彩研究中心主任劉代洋就表示,以澳門與拉斯維加斯為借鏡,開放台灣博奕觀光,將增加台灣的觀光收益。以澳門為例,澳門在2006年早已超越拉斯維加斯成為全球最大的賭城,光是博奕事業收入就突破72億美金,國民所得也有28,000美元的水準,遠比台灣的16,000美元多出將近1倍,實質的收入是可以預期的。再以拉斯維加斯為例,曾經是全球最大賭城,目前僅次於澳門的賭城拉斯維加斯,在收益上博奕佔了4成,住宿與餐飲佔了6成,顯示博奕產業的發展確實有助於觀光發展與週邊產業的建設。
同時劉代洋也曾在媒體表示,發展博奕觀光不是振興經濟唯一的路,卻是一條可行的路,台灣與澳門相比,台灣的優勢在於人才,其中管理經驗是最大的競爭力,若是發展觀光博奕,台灣的人才將比澳門來得多且優質。不論從硬體或軟體來看,台灣都具備發展博奕觀光條件,重點就在於政府部門的評估與施行能力。

他山之石   可以攻錯

眾所周知「澳門」是因博奕產業發光發熱,甚至博奕收入已經超越拉斯維加斯,成為世界的新博奕之都。其成功關鍵在於澳博、銀河、永利等財團前仆後繼湧入澳門,不但帶進近百億美元資本,也引入拉斯維加斯操作手法結合娛樂、會展、購物和博奕的綜合式飯店經營模式,更預估將會有6個博奕型飯店建立為澳門再添市場競爭力。

「菲律賓」也是娛樂產業蓬勃的國家,菲律賓政府更成立PAGCOR(Philippine Amusement And Gaming Corporation )賭場組織,管理13家博奕型飯店,其功能除為政府培養資金之外,更是促進國家的旅遊產業發達。

「韓國」在博奕產業上發展許久,著名的華克山莊更有30多年歷史,其中較為特別的是只有江原道Land度假村開放韓國居民進入,其餘皆是國際旅客可使用。而在於濟州的黃金酒店十分重視大中華市場,設有專屬VIP室及備有中國式餐廳。

「馬來西亞」的雲頂娛樂城是個以家庭旅遊為主的娛樂重鎮,不但有超過1萬間的房間,也有超過50多種的機動遊戲以及夜間最佳賣點~博奕娛樂。

而一向保守的「新加坡」政府,為了提升國家競爭力,看好博奕娛樂觀光產業未來發展,著手建置2個大型綜合性娛樂城~聖淘沙名勝世界、濱海灣金沙,藉此增加觀光人數及博奕產業收益,也順勢吸引親子、大型獎勵等族群,帶動休閒觀光的熱潮,同時,為了降低當地居民賭博之意願,透過收取入場費之方式,將主要客群鎖定為觀光客。
由此可知,博奕觀光事業商機無限,亞洲諸國已經敞開博奕合法化的大門,歡迎旅客再次前往觀光。

除了探討亞洲地區之外,「澳洲」的博奕觀光與世界著名的博奕地區相比相對較弱,以澳洲政府的政策來看,澳洲政府在每個城市僅准許設立一家賭場飯店,確實相形保守,不過澳洲政府的政策卻有助於觀光發展朝向其他觀光面向發展,不會局限於博奕的窠臼中,發展其他觀光事業也就不會有太多法令限制,例如,發展博奕事業時常擔心當地人沉迷於賭場,造成社會許多問題產生,而修法限制本國人或當地人禁止賭博,造成人民在當地生活有許多限制。若不以博奕為主要發展方向,法律規定也就相對減少,而澳洲又是以自然風景為主要觀光賣點,因此博奕事業在澳洲的需求也相對較小,對澳洲旅遊而言,博奕觀光實屬旅遊澳洲的附加價值。

PART2《台灣觀光博奕走向》

反觀尚未落實開發的台灣,以澎湖地區為例,「澎湖縣政府」著眼於全世界博奕事業的發展積極從事博奕特區的開發,目前澎湖縣政府在法令還沒完全鬆綁的情況下,僅能就硬體建設的部分開發建設,例如全島的公路建設、機場的擴建、免稅商品購物中心的興建等進行努力,澎湖縣政府旅遊局局長洪棟霖表示,目前澎湖每年有50萬人次的遊客,其中又以台灣旅客居多,若是開放博奕觀光後,預估將有10倍的人次成長,澎湖縣的博奕產業工作需求也將直接增加1.6萬個工作機會,以及間接產生8千個工作機會,預估除增加共2.4萬個工作機會外,每年澎湖縣政府也將增加55億葵熊|收。
雖然博奕事業是澎湖縣政府積極爭取推動的觀光項目,但是洪棟霖也指出,澎湖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才是最珍貴的觀光項目,不論是海上活動、歷史人文活動、自然生態等等都是澎湖縣獨特的觀光資源,雖然目前全力推動博奕觀光發展,但是洪棟霖還是強調,澎湖縣將以「觀光為主、博奕為輔」做為觀光政策,希望遊客到澎湖多欣賞澎湖的自然風光。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