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期|2006.03.13|記者:孫正寰
專精分眾旅遊 五年有成
「初生之犢不畏虎」才能大刀闊斧、全力朝目標前進,從嘉華旅行社董事長施嘉榮身上,驗證出此話的真意。施嘉榮實際踏入旅遊產業僅5個年頭,但強調「品牌」建立、人才的扎根以及對未來旅遊產業方向的剖析,著實透露出,正處於顛峰時期的他,一切都將成為可能。

嘉華旅行社董事長 施嘉榮

就做生意方面來看,「秉持誠信原則,做任何事一定有頭有尾,即使旅遊整體產業起伏變化很大,但好會其實都在於自己。」這就是施嘉榮從父親身上傳承下來,且持續發揚的信條。

嘉華旅行社董事長施嘉榮

在大海茫茫的網路世界,如何讓你的品牌躍上舞台?嘉華旅行社的「特遊網(www.gogo-travel.com)」,看準線上旅遊商機無限,目前強力改版中,每年最基本支出20萬來承租網路交易系統,預計3月底可發展為連貫作業服務,包括行程、訊息、線上刷卡交易等等,「因為網路的有形與無形收益,絕對大於付出的成本。」董事長施嘉榮說。

施嘉榮最早在5年前進入旅遊產業,當時是靠行旅行社,同時期就註冊現在的網址開始經營「特遊網」品牌,即使換公司進入嘉華後仍用心耕耘,直到2004年底嘉華旅行社改由施嘉榮獨資經營,在整體營運上更能全力發揮。

「從小到大對我影響最多的是父親,由於家族從事營造業,父親本身也稱得上成功人士,所以在事業與待人處世方面,都有自己的一套。」施嘉榮父親為新莊市里長聯誼會主席,應對進退、堅持傳統價值等觀念養成,在施嘉榮身上清楚可見。

操作模式    投身藍海

即使覺得旅遊市場殺價競爭,利潤也被壓縮至極小,但施嘉榮仍努力打造自己的藍海策略。嘉華今年剛開春才搬到現在的辦公室,整個空間都是由施嘉榮憑著營造經驗來打造,而名片也設計得別具現代感。產品面,嘉華主力以大陸與東南亞為主,大陸以澳門航空包機為軸,昆明、桂林以及4月份將推出的貴陽行程為主線,平均每月包機澳門航空約20個機位;加上東南亞峇厘島、東北亞韓國,公司主力產品6~7條。嘉華也嗅出獎勵旅遊市場的前景,多次參與競標,如曾幫長春樹脂等企業舉辦過國內、外獎勵旅遊。

2005年營收方面,以張家界口碑與利潤最好,全年度約50~60團;峇厘島自由行平均每月20~30人參團,細分之,公司整體營收7成為直客,3成為同業,2005年全產品線旅客達到3,600多人,希望今年能突破6千人。也預期特遊網在月底建構完成後,藉此在今年內多提升1,200餘位客人的營業額。

穩固現狀    挑戰日本線

施嘉榮非常看好台灣旅遊觀光產業的發展,「因為傳統或製造業,持續朝低廉的成本往國外移,而旅遊產業不分出入境市場,都是經濟成長之下的未來發展前景。」他進一步分析,旅行社大者恆大,而小型旅行社其實都有自己專精的產品線,未來,應該要合作甚至購併,集結各家精華以凝聚競爭力。但這想望在目前市場真的能達成嗎?

施嘉榮笑著說:「很難,每個人都想當老闆的心態,真的很難!」施嘉榮表示,其實大型旅行社都是靠口碑,產品內容或許不是最特別,但消費者習慣依賴口碑選擇產品。施嘉榮極力創造屬於自己的品牌,2005年在各媒體主打的形象廣告花費絕對超過百萬。

經過幾年的經營,嘉華朝向打造中上、精緻的旅遊路線,重視「專精」而非廣度,尤其是大陸各產品差異之下,做出獨家與口碑是主前提。另外,他強調須平衡發展旗下產品,打散在多個籃子,目前大陸占營業額4成比例,2006則會努力開發日本線、找尋合作夥伴。

剛參加完哈爾濱舉辦的「第九屆海峽兩岸旅行業聯誼會」,最大收穫是與江西、廬山、黃山等業者交流,今年也將朝此區域來拓展。從嘉華旅行社中心本位清楚,發展方向明確的現況之下,一步一步前進,似乎已勝券在握。

就做生意方面來看,「秉持誠信原則,做任何事一定有頭有尾,即使旅遊整體產業起伏變化很大,但好壞其實都在於自己。」這就是施嘉榮從父親身上傳承下來,且持續發揚的信條。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