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期|2006.03.13|記者:孫正寰
折衷經營哲學 逐步創新
環遊旅行社總經理陳有慶的故事,印證了「機運+努力=成功」的法則,細而看之,卻讓人窺見台灣某個時期旅遊產業的縮影…,從最初7人規模,到目前員工數突破20位,這一路走來章章精采。

環遊旅行社總經理 陳 有 慶

未來環遊旅行社目標,陳有慶微笑中透露著年輕人的自信說:「希望能長長久久經營下去,頻藉著我們的信條及經營之道『用心、良心經營,讓旅客安心』。」

環遊旅行社總經理陳有慶

環遊旅行社總經理陳有慶,當初也是基層員工,2001年開始入股,至2003年SARS爆發,市道不好卻也創造了一個機會給陳有慶,當時的經營者決定放手不玩了,但看準旅遊業未來的前景,陳有慶決定獨資以全新的「環遊旅行社」再出發。當中也不是一帆風順,尤其2005年底受到某綜合旅行社無預警跳票、倒閉的影響,讓環遊損失新台幣60萬元,只能自嘲花錢上課獲得最寶貴的經驗。

看著從員工邁向老闆的陳有慶,好奇的是自己經營與當初作為員工有何不同?「可以發揮自己的創意與想法,努力創造利潤,成就感真的大不同!」他簡潔說明。

折衷的哲學    進行納優去劣

回想高中時代,在當時大陸團的專門「華夏旅行社」磨練出一身武功,而退伍後在京城天下旅行社工作,總經理吳志健給他很大的影響,即使現今自己出來經營旅行社,仍會討論團體操作、互享經驗,是一起打拚的夥伴。

一路走來12年的經驗,陳有慶說:「前輩在經營旅行社的做法,靜心而論,並不是不合時宜,但一貫化的『旅客打電話問行程→旅行社推薦行程→付款→報關』過程,以現今看來,最大的好處在於人情味以及幾乎沒有客訴問題,值得學習。但網路社會來臨,所有傳統作業幾乎15分鐘內一指搞定,相對的不安定因素增多,最明顯的是,旅客無法從網路上評斷行程的優劣,只能從價格來評估,因此,後續客訴問題層出不窮。」

有鑑於此,環遊旅行社將兩者優點結合,旅客從網路上研讀行程,但報名與詢問還是透過電話與客服人員溝通。在網路風潮只會更加蓬勃發展之下,陳有慶下階段希望將公司網站打造成「即時對話」的功能,旅客只要進入網站(http://www.around.com.tw),從行程點選進去就可與客服直接對談。

從人員的訓練包括客服、行程,甚至法律都需要有一定的加強,人事成本將占最大支出,評估約每年將投資300萬~500萬才能建構完成,但陳有慶堅定地說:「所帶來的口耳傳播與品牌形象,絕對超乎實質效應。」因此預計在2年內完成。

高品質把關    邁向永續經營

目前環遊營收65%為大陸市場,並以成都、北京、瀋陽為主力,而上海將是下一個目標;其他東南亞/海島產品帛琉、峇厘島、蘇美島等等,則是另一支主線。陳有慶很早就嗅出「自由行」趨勢,即使大陸市場也不能忽略。環遊採取「折衷開放」做法,將團體與自由行包在一起。簡述之,旅客可團進團出,中間行程可自己安排,例如九寨溝,4人即可成行,跟著團進團出,中間旅館與行程安排可自由搭配與規劃。

另外,在經營大陸市場方面,環遊旅行社有個很不同的做法。一般旅行社通常單純把客人送到目的地,接著由當地業者操作,但環遊為了把關品質,直接入股內地合作旅行社,並派駐環遊員工建立「外站」。陳有慶進一步提到,針對客人的旅遊意外險也比一般旅行社200萬保額高,達到300萬~500萬。

從基層員工做起的陳有慶,現在灌輸員工一個概念,「每個人都把自己看成公司股東,為自己打拚。」從數字的實際成效來看,2005年環遊營收比2004年成長70%,出團量月平均大陸15團、東南亞6~8團,目前公司產品主力線在7條左右,希望今年可發展至10~13條主力線。而大陸旅客inbound市場也是環遊努力方向,初期先取得內陸航空機位代理,再慢慢占穩龐大商機。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