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疫情的侵襲後,觀光產業最關心的莫過於全球旅遊市場恢復的速度,尤其近幾年更有戰爭、貿易戰、關稅等挑戰,都連帶影響觀光的發展。
所幸根據聯合國旅遊組織(UN Tourism)於9月份發布的《世界旅遊晴雨表》報告,全球旅遊業依舊表現出驚人的韌性與成長趨勢。
在面臨持續的經濟通脹和地緣政治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全球各大產業皆受到或大或小的衝擊,觀光旅遊自然也無法置身事外,然而根據UNTourism的報告卻指出全球觀光無懼各項挑戰,仍然寫下亮眼表現。
整體來看,今年上半年國際遊客入境人數比2024年同期增長5%,這數字延續了2024年全面復甦的基礎,更相比疫情前的水平高出約4%,總計逾6.9億人次的遊客進行國際旅行,相比2024年多出3,300萬人次,然而各區域和次區域的恢復表現喜憂參半。
.jpg)
▲根據聯合國旅遊組織(UN Tourism)於9月份發布的《世界旅遊晴雨表》報告,全球旅遊業依舊表現出驚人的韌性與成長趨勢。
這篇文章想讓您知道:
●國際旅遊強勢成長,已超越疫情前水平。
●全球各區域的表現不盡相同,亞太恢復仍略遜疫情前。
●歐、非成長迅猛,雙雙突破疫情前水準。
從旅遊收入與出境消費的4關鍵看見強勢成長
旅遊收入的表現與入境人數一樣成長迅猛,甚至在許多目的地皆領先人數成長,反映遊客的平均消費有所增加。
目的地收入成長:
2025年上半年,主要旅遊目的地的旅遊收入持續強勁,例如日本(+18%)、英國(+13%)、法國(+9%)、西班牙(+8%)和土耳其(+8%),數據顯示國際遊客願意為高品質的體驗支出更高的費用。
出境消費市場活躍:
來自大型客源市場的出境消費需求旺盛,證明全球消費者對旅行的熱情並未減退,包括中國大陸(截至3月成長16%)、西班牙(+16%)、英國(截至3月成長15%)、新加坡(+10%)和韓國(+8%),都反映成長的力道。
2024年創紀錄收入:
報告強調,回顧2024年國際旅遊收入已達到創紀錄的1.734兆美元,按實質價值計算比2019年高出約14%,為2025年的開局奠定了強勁的基礎。
航空需求同比強盛攀升: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國際航空交通量(RPKs)和國際航空載客量(ASKs)均比2024年成長7%。而住宿部分,根據STR(Smith Travel Research)數據,全球住宿設施入住率在今年6月達到69%,略低於2024年6月的70%,而7月的入住率為71%,與2024年同期持平。
從復甦走向成長 各區域大顯神通
探究《世界旅遊晴雨表》報告能看見,2025年上半年的數據確立了國際旅遊業從「復甦階段」邁向「增長階段」,然而成長的動能與表現模式在不同地區間存在顯著差異。
非洲區 成長表現最閃耀的引擎
非洲上半年的入境人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了12%,其中北非(+14%)和撒哈拉以南非洲(+11%)均實現了雙位數成長,顯示出該地區在提升旅遊基礎設施、放寬簽證政策以及推廣獨特的文化與自然體驗等策略已見成效。其中摩洛哥等國家在大型目的地中以19%的成長率領跑,成為全球旅遊市場的新興強勢力量。
歐洲 穩定擴張的成熟市場
作為全球最大的旅遊目的地,歐洲表現持續穩健,上半年接待近3.4億人次的國際遊客,相比2024年同期成長4%,且比2019年疫情前水平高出驚人的7%。
1.西歐、北歐和南地中海歐洲:這些成熟市場在此期間均寫下3%的成長,顯示出遊客對傳統歐洲目的地的依舊偏愛。
2.中歐和東歐:該地區以9%的強勁反彈速度繼續追趕,但由於歷史和地緣政治因素,其入境人數仍比2019年水平低11%。
3.頂級目的地:法國和西班牙皆以5%的成長,成為位列世界頂級的旅遊收入國和入境國,保持了穩定的擴張。
亞太區 東北亞帶動快速反彈
亞太地區的復甦時間較晚,但在上半年展現出驚人的反彈速度,入境人數增長11%雖比2019年水平低8%,但復甦進程正在加速。
1.東北亞:以20%的成長成為表現最好的子區域,但仍比2019年水平低8%。其中日本成長率高達21%,韓國增長了15%,而日圓的貶值和便利的簽證政策是回暖的關鍵驅動因素。
2.東南亞:越南以21%的成長率為列東南亞之冠,其次馬來西亞和印尼均增長9%,香港則寫下7%的成長,顯示出東南亞和東亞市場的整體活躍。
美洲 南北差異明顯
美洲地區上半年總體成長3%,但子區域表現不均。南美洲以成長14%的勢頭領跑市場,表現強勁;北美地區與加勒比地區表現平穩,但因為主要客源市場─美國的需求略有放緩,顯示出當依賴單一或少數客源市場時,需要關注其經濟波動帶來的風險。
中東 相比疫前表現最傑出
中東地區的數據呈現出獨特的模式,儘管入境人數比去年同期減少4%,但這是前幾年極為強勁的成長後回調現象。更重要的是,該地區的入境人數仍比2019年同期高出29%,使其成為表現最強勁的地區,也說明中東已成功轉型為主要的國際旅遊和商業中心。
雖有不確定因素相伴 但放眼未來仍十分樂觀
雖說顯著的成長令各界驚喜,但UN Tourism的報告和專家小組的調查也指出2個將影響行業持續增長的重要風險:經濟壓力與旅遊通膨。
1.通膨壓力:
旅遊業通膨(預計)將從2024年的8.0%放緩至2025年的6.8%,但仍遠高於疫情前3.1%,且顯著高於整體通膨率(4.3%),意味著旅遊價格的上漲速度仍高於普遍消費品價格。這也將造成旅客的需求調整,包括為尋求物超所值(valueformoney)的產品;選擇較近的旅行目的地或較短的行程;在旅遊期間減少非必需的消費開支。
2.地緣政治與政策不確定
性地緣政治緊張同樣影響旅行信心,在各項影響的原因之中,消費者信心下降被列為第3大主要影響因素,而廣泛的地緣政治風險排名第4,隨後則是貿易關稅增加、旅行要求提高分別為列第5與第6名。然而「福禍所依」,業界對於未來的信心水平仍有所上升,在0到200的評分範圍內(100表示預期表現與去年持平),專家小組給予120分,高於5月~8月的114分。其中過半的專家對於前景表示「更好」(44%)或「好得多」(6%),而33%預計表現與2024年相似。
儘管存在全球不確定性,但預計今年剩餘時間的旅行需求仍將保持韌性,對於2025年全年度國際遊客入境人數成長3~5%的樂觀預測保持不變。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