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期|2023.11.20|記者:編輯部
從股市反應看見兩岸旅遊 之於台灣觀光的重要性

學著尊重市場需求與機制 有效從旁輔導 才能帶動整體觀光市場穩步向上

談及本週觀光市場最大的話題,莫過於陸委會於日前委員會質詢時提及,針對明年3月解除赴陸禁團令,初期每日仍限額2,000人次,主因是民眾倘若都跑到海外旅遊,國旅市場便會有壓力。如此令人匪夷所思的言論,瞬間引起台灣旅行業不滿,原因在於人數限制之下,且如何分配尚未有相關機制,都讓早已等待許久的台灣觀光業再度陷入憂愁之中。

有趣的是,11/16隨著國民黨與民眾黨宣布確定「藍白合」之後,股民們看好兩岸觀光有可能迎來轉機,當日上市觀光、餐飲類股應聲喊漲,不僅航空雙雄帶頭起飛,各個上市櫃旅行社同樣迎來強勁漲幅。從此不難看見,投資人看好藍白合在總統大選勝出,可緩和兩岸緊張氛圍,對目前兩岸限制觀光等交流開放將有所助益。總體而言,觀光並不與政治有所直接關聯,但看過去兩岸觀光自2008年開放直飛後,經過10多年的經營,無論航空公司、全台4,000多家旅行業者,乃至於飯店、民宿、導遊領隊、遊覽車等,都在這股旺盛的出入境需求下,逐漸建構出完整的觀光供應鏈。

隨後在政治氛圍的轉變下,陸客來台受到顯著影響,然台灣赴陸的需求卻仍維持強勁的成長,從2009年的150萬人次,逐年以數十萬人次的幅度攀升,至疫情前的2019年,寫下了400萬人次的亮眼表現。

因此回頭來看,當陸委會提出因應對等原則、市場考量,選擇初期每日開放2,000人次時,不僅如何分配成為問題,且以1年計算才73萬人次,是否能滿足台灣旅遊業與民眾赴陸的需求。不僅如此,依照邊境開放至今已超過1年多,各線旅遊都逐步恢復,兩岸旅遊開放卻仍處於商談階段,不難想像即使真的實施禁團令解除後,能否迅速因應市場需求而彈性調整,仍值得觀望。更深一層來看,面對過去年訪問人數達到400萬人次上下的市場大餅,單以旅行社而論,躉售型業者在疫情前都設有專辦大陸旅遊的相關部門,且占據一定的營收,更出現許多專以赴陸為主業務的專業型旅行社;即使小型、微型旅行社,超過半數以上都經常性接觸兩岸旅遊的業務。

回到開頭所述,當兩岸旅遊重啟的曙光乍現時,一向跑在前頭的股市已率先反應,便能看出普羅大眾對於兩岸觀光的看好程度。眼下最佳的策略,應該真正了解產業面的需求、制定精準且透明的遊戲規則,不僅讓產業在經營時有所本,市場機制也能有效過濾不合時宜的旅遊商品,而政府這隻隱形的手僅需控管法規、稽查不法即可。

被稱為太公兵法的六韜曾有一句話:「無取於民者,取民者也」,最小限度的管制,才能真正贏得民心。雖說不斷探討商業行為、利字當頭的考量過於俗套,然當這些政策將影響到龐大的從業人員生計時,便應該拿出更慎重的心態來思考,以產業需求考量,如此之下市場最終才能達成最適境界。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