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長達25年的「行政院觀光發展推動委員會」,於去 年11月在院長的指示下正式廢除、走向歷史,權責交 還交通部,並指示其加強推動觀光業務,即時視需要召開 跨部會會議。
如此,缺少了隸屬於院、擁有跨部會溝通功能的委員 會,重任卻交還給交通部、甚至三級單位的交通部觀光 局,台灣在觀光立國的道路上該如何繼續走下去?
環顧台灣在國際觀光推動的競爭對手,觀光佔全國GDP 最高的泰國,直接與間接的收益達20~25%,純觀光收入則 達14%,並創造近4千萬人次,最大主因在於歷任總理對於 觀光的高度重視,促使泰國2002年邁入改革階段,包括成 立專責觀光的部會—觀光與運動部(Ministry of Tourism and Sports,MOTS),負責開發景點與維護,泰國觀光局則主管 行銷推廣。於此同時,泰國國家觀光政策委員會(National Tourism Policy Committee)持續推動每5年一個階段的國家 觀光發展計畫,由總理負責主持、各部會參加,攜手推展 觀光,全國通力合作下,才能創造此佳績。
而同樣將觀光列為重點的韓國,最早因為總統金大中提 出「文化立國」方針,將文化產業列為21世紀國家經濟戰 略性支柱產業,更規定每年政府總預算不得低於1%用於扶 植南韓文化產業發展,至此「韓流」開始走向國際。為了 有效帶動觀光的提升,2017年12月成立由總理主持的國家 旅遊戰略會議,會議包括旅遊、外交、交通、法律、司法 等相關部長皆齊聚,如前任總統文在寅便於2019年親臨總 理主持的會議,並點名K-POP為重點開發項目。
同時,韓國政府陸續制定《旅遊事業振興法》、《國 際觀光公社法》、《旅遊基本法》等旅遊業相關法律,尤 其《旅遊基本法》所支持的旅遊促進和發展基金,於2018 年便支出8,110億韓圜。從文化體育觀光部,到下轄的韓 國觀光公社、韓國文化內容振興院、韓國文化觀光研究 院等多元組織的相互合作下,全面推廣K-pop、K-drama、 K-culture、K-food、K-style等「K文化」在全球發光發熱。
將視線拉回到台灣,過去政觀推的成立,是為了「觀光 客倍增計畫」順利推動、強化跨部會的溝通順暢,行政院 2002年將1996年成立的「行政院觀光發展推動小組」提升 成「行政院觀光發展推動委員會」。委員會登場,宣示著 政府推動台灣觀光發展的決心轉為積極,也讓台灣觀光史 走向分水嶺,從原先耕耘國旅市場,到同步爭取國際觀光 客到訪,加大台灣在國際的整體能見度。更因為院長、副 院長的親自主持、各部會有效溝通,讓台灣觀光開始蓬勃 起飛。然而隨著逐漸變成政委主持,並在疫情前後長達2年 多皆未運作,造成這個跨部會的平台最終走向完結。
就現實面來看,當國際許多國家都將觀光列為重點產 業,持續提升觀光單位的層級,台灣卻反其道而行,將其 重責回歸屬於三級機關的觀光局來承擔,勢必得面臨: 對內跨部會垂直與水平業務整合的困難,對外施展力道有 限,對於後疫情時代的觀光發展,無疑更添許多變數。
因此對照週遭國家的觀光組織架構,台灣應該重新建立 有效的溝通平台,並將層級拉高,無論是交通部改為交通 觀光部,或是將文化與觀光相互結合的文化觀光部,亦可 重新訂定新平台,讓各部會得以橫向溝通,將散落於各部 會、各單位的觀光資源重新有效集結,而不會淪於各部會 皆本位主義。
值逢觀光局改組為署的待審之際,行政院應見賢思齊,重 新思考、檢視台灣的觀光推廣組織架構在整體體制上,應如何 改變能更有完整性,才能真正帶動台灣走向觀光大國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