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立下「觀光立國」恢弘目標的台灣, 在面對疫情時,顯然走向與該目標截然不同的道路。
或許是全球疫情爆發初期,憑藉著優異的防疫政策、全民一心的響應,讓台灣成功創下國際間難得的抗疫佳績,也使得許多人至今仍舊停留在清零、+0的迷思中,對照周邊各國已經抱著與病毒共存的策略,可說是大相逕庭。其實「病毒流感化」,基本上已經成為世界列強的趨勢,或許國情不同,但環顧世界早已逐漸恢復疫情前的生活模式, 台灣卻仍在鎖國嚴格控管,彷彿烏托邦般令人詫異。
雖說面對病毒的難以捉摸,政策採取滾動式調整是必然,但整體防疫大方向採取清零;面對紓困補助時,卻又忽略觀光業者, 彷彿目前已經邊境開放、並未限制旅行社操作環境般的態度,兩套標準之下使得觀光產業身處洶湧的海上迷茫。也無怪旅行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蕭博仁、台北市旅行公會理事長駱炫宏、台灣國際觀光救援服務協會理事長許高慶等人都高喊:政府應正視觀光產業的權益。
不僅如此,解封遙遙無期的態度,讓過去是疫情爆發後全球第一個復航遊輪的台 灣,近期卻得面臨6星級龐洛Ponant郵輪與知名的公主遊輪相繼放棄台灣市場,紛紛將麾下的船隻轉戰其他已逐步恢復旅遊市場的窘境。
環顧台灣周邊的國際觀光客競爭者,日本、香港分別採取8、9成薪資補助,或是提供每位從業人員相應補助,藉此維持觀光產業的一定競爭力;而新加坡、泰國、 越南、菲律賓等,亦都早已規劃完善的旅遊模式來迎接後疫情時代,台灣仍故步自封又無視觀光產業的態度,無疑讓整體情勢雪上加霜。
其實根據統計,台灣的疫苗施打率截至 2022/2/24止,第一劑早已突破8成,第 2劑接種也達76.58%之多,甚至追加劑都已近4成的接種率,在在都顯示台灣的疫苗防護力已經趨近完備。也讓越來越多人質疑,面對如此高的施打率,為何邊境開放卻尚未有確切的期程。
觀光,是沒有語言的外交,也是沒有煙 囪的產業,更是帶動台灣經濟的火車頭之 一,倘若真的高度重視觀光產業,政府更應該拿出相對應的態度,盡速確定邊境開放的動向,縝密規劃並迅速推動,才能跟上國際的步伐,在後疫情時代擁有一席之地,別讓過去防疫的優異佳績,成為未來國際觀光競爭路上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