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期|2022.02.21|記者:編輯部
老牌飯店吹熄燈號 疫後旅宿發展如何走

老牌飯店吹熄燈號 疫後旅宿發展如何走

近幾日國際邊境開放的呼聲越來越高,疫情指揮中心宣告最快3月份開放商務客入境,若這波開放順利且疫情能穩定控制,便會考慮重啟旅遊團或出國旅遊。然而隨著邊境開放的曙光似乎開始綻放之際,本該歡欣鼓舞的台灣觀光業界,卻面臨著許多知名飯店吹起熄燈號的情況,繼知名的六福客棧、國賓、華國後,1990年成立的西華飯店,也在開春後於2/15正式熄燈,隨著當天下午送完最後一名房客、員工一字排開向眾人鞠躬告別,宣告這所立足市場30多年的老牌5星飯店走向歷史的洪流。目前原址研擬將興建住宅大樓,只保留起家厝原有的餐廳。

環顧許多觀光飯店之所以難以抵抗疫情的侵襲,最大原因莫過於大部分集中在多次本土疫情重災區之一的台北市,加上歐美客改遠端開會,不僅沒有展覽可辦,商務客也在嚴格的隔離防疫規範下卻步,種種跡象都讓大台北的住房率大探底。因此,資遣中階幹部、不續租原址另起爐灶、甚至走向熄燈,便成為大型觀光飯店面對疫情下苦撐的最後方法。

雖說台灣在多次的補助下,靠著報復性國旅支撐住房率,但由於國人旅遊習慣多數不會選擇台北過夜、房價上對於家庭旅遊也較不利,使得這些挹注大多仍以中南部、東部,甚至離島等旅遊勝地為主。

或許有些人認為防疫旅館是出路,如農曆年前為因應龐大返國隔離需求,政府將防疫旅館房間數衝到32,000多房,但如今高峰已過,入住需求降低,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台灣防疫旅館目前剩3萬房左右,高峰後有39家業者、約2,000間房退場,整體數量仍足以因應防疫需求。

防疫旅館雖說是不得已的策略,但隨著未來防疫需求逐漸下降,這些轉型的旅館該勢必將再度進行轉型,且得面臨重新翻修、裝潢、全面消毒等大型工程,藉此才能讓一般消費者安心、重新營業。

面臨國際旅客雪崩式的下降,台灣飯店業勢必得不斷轉型找尋出路,不論是申請危老重建、搭上容積獎勵上限40%的改建末班車,以此尋求更高的利潤;或是結合自身精緻包裝與餐飲實力,以「零售食品禮品化」策略切入禮品餽贈市場,藉此拓展營收來源,都顯示出旅宿業者的商業模式不斷轉換。疫情的盡頭在哪,仍需看全球防疫的計畫與疫苗施打覆蓋率,觀光業乃至於旅宿業在迎接曙光前,也只能抓緊任何一絲機會,才能安穩度過疫情的洪流。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