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帶來的,不只為人們的生活習 慣帶來巨大的改變,在休閒型態上亦 出現極大化的轉變,社交距離、如何防疫 將成為出遊的優先抉擇條件。由於台灣坐 擁著疫情控制得宜的優勢,有著先天條件 率先進行後疫情旅遊模式的沙盤演練,加 上過去以農立國的特點,都讓農業旅遊自 然而然成為未來國際入境遊的新興選擇。
之所以將農遊列為未來新趨勢,主要在 於疫情的侵害下,讓生活在後疫情時代的 人們長時間處於高壓、封閉環境中,自然 對於戶外活動的旅遊更加渴望,需求亦更 加強勁。如同政府看準疫情造成消費者的 心態轉變,去年便加強農遊的行銷預算與 力道,以「5G健康遊、放心玩農場」的概 念,搭配振興的農遊券等措施,鼓勵更多 民眾走出戶外消費,以此帶動龐大的經濟 效益。
回顧農村的轉型,10年可作為一個分水 嶺,從2010年開始農村型態出現強勁的變 革,在「農村再生條例」推行後,針對全 台4,232個農村開啟一連串寧靜的農村革 命。短短的10載之間,共計2,648個農村 經過培訓,超過6成的農村社區在政府的 深入之下,逐步邁向蛻變的過程。單看數 字或許看不出差異,但試想每個農村都需 要專家進駐、共同商討,再由在地農民的 組織提出專屬的企劃才能付諸執行,整體 培訓4個階段、92個小時、長達1年多的課 程,不難想見其工程之浩大。
除了農村再生條例讓在地蛻變新貌,觀 光的導入也能賦予農村更多元的收益,除 了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擔綱起認證農村 的宣傳與遊程推廣外,2018年起每3年1 次的「金牌農村競賽」,以及2年一次的 「優游農村選拔」,都透過長期性的獎項 來為市場提供台灣農村典範。同時為了鼓 勵對農村有卓越貢獻的個人,也開始舉辦 「農村領航獎」,選拔農村英雄,讓更多 人看見他們帶動農村向上的故事。
10年的培訓,帶動不只是農村的轉型, 更恰巧契合著疫情的發展軌跡與未來,在 旅遊市場亟需轉型的現階段,不論是食農 教育、產地到餐桌、農村再生等,都能看 見已經蓄勢待發的農業旅遊積極向旅人招 手。疫後新時代,最需要的也莫過於寬闊 的自然場域、有深度的故事,以及能帶來 特色的旅遊類型,農村這種從一級生產、 二級加工、三級服務都匯集的場域,將獲 得國際旅人的擁抱。
隨著年末將至,明年勢必是疫後轉型的 關鍵年,各國的旅遊市場大門蠢蠢欲動, 國旅的操兵演練也可能迎來國際的考驗, 回顧過去無論國旅或國際入境遊,都鮮少 將農遊納入,但目前不論是苗栗來趟慢活 之旅、雲林感受種菜體驗、屏東當1日花 農,甚至嘉義感受茶香與山中廚房的旅程 都需求火熱,台灣不妨將運行10年的農村 轉型作為利基,以此作為抓住國際旅人目 光的決勝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