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的時代,加上許多巨獸型產業的登場,市場該如何因應成為關鍵。
2020年新冠肺炎的橫空出世,嚴重的疫情不僅 讓人類生活模式帶來巨大的轉變,也促使 著無數產業在面對疫後市場時,開始思考著下一步棋該如何落子。
然而,與其花時間面對看不見又猝不及防的病毒,如何 加強自身競爭力與服務觸角,似乎成為許多大型企業的因應 策略之一。以台灣為例,在金融圈與零售通路都出現巨獸級 的新角色,如本週便有宣布近1年、確定於11月展開合併的 富邦金與日盛金,合併後以富邦金為存續公司,日盛金為消 滅公司,也讓前者將在證券市場將取得「坐二望一」的有利 位置。
而10月底則是零售商龍頭的全聯福利中心,收購歐尚集 團與潤泰集團所持有大潤發流通事業股權,預計2022年中 完成,為台灣零售通路業界拋下一枚震撼彈,更預告了未來 的零售通路勢力板塊將會出現巨大遷移。
從上述的兩個案例不難看出,經過1年多疫情的侵襲下, 越來越多企業選擇透過合併、收購的方式,加大自身競爭能 力來因應競爭,強強結合後的規模更具備了撼動原有市場型 態的強大實力。
回顧在這波疫情中受傷最為慘重的旅遊產業中,同樣出 現了強強合併的趨勢,上週見刊的航運達人陳盛山專訪中, 他指出了僅僅在亞洲航空市場,便有3家航空公司邁入巨獸 型規模的行列,包括將於2024年完成合併、整體排名可望 上升到全球第7行列的大韓航空與韓亞航併購案,可說是疫 情爆發後全球首宗大型航空公司合併的先例。
其次則為香港政府宣布成立有限公司來入股國泰航空, 企圖穩固香港航空樞紐的重要地位。再者是同樣臨近台灣, 民眾十分熟悉的全日空控股,除了將旗下的樂桃航空與香草 航空進行合併,前者成為存續公司,並站穩日本第一大廉 航地位外,母公司還將添購787新客機來成立全新的LCC品 牌,藉此瞄準長程航網服務。從此不難看出,當面對國境尚 未全面重啟的階段,許多航空公司早已開啟下一步的策略, 期盼在迷霧未散的旅遊市場中先甩開競爭對手、放眼全球, 創造先行者優勢。
而轉回國內市場,目前旅遊市場也紛紛出現新消息,包 括市場上盛傳長榮航空2022年3月或許復飛米蘭,2022年6 月或直飛德國慕尼黑。而旅遊業者們也開始討論明年春節包 機至日本、韓國,加上東南亞國家近期陸續恢復歐洲旅遊, 新加坡、泰國、印度皆已於10月出團,都讓旅遊市場似乎 開始見到曙光。
但其實眾人皆知,疫後的市場相較過往將出現新模式, 姑且不論市場重新恢復後,旅遊的成本將大幅攀升外,出國 勢必將面對更多繁複手續需要辦理,包括轉機或是返國都得 保留比以往更多準備時間來因應。同時,為了杜絕疫情,疫 苗護照的APP將成為必備,讓海關、機場能在短時間內掌握 旅客的疫苗施打紀錄、PCR檢測報告等資訊,甚至在造訪各 國的餐廳、景點,也將以APP作為進入的門檻。
面對巨獸型企業陸續登場的時代,而眼前一切卻仍處於 模糊階段,臨近的競爭對手又已進入緊鑼密鼓的整備,便考 驗著台灣旅遊產業的因應能力,是採取打不贏就加入的策 略,採取紅海薄利多銷策略;抑或是從原有的市場中重新細 分,找出更多自己所能操作的利基點來深耕、創造先行者優 勢,藉此瞄準IATA預測2024年可望全面重新恢復的旅遊市 場,都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