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次分享過往領隊帶團前可以多加注意的準備事項,旅遊界的國寶級講師-張明石老師,這次將分享擔任領隊與導遊後,這兩者交互影響、互補的部分,並將其中經驗彼此融合,精彩整趟帶團遊程。
【憶當年】
無論是領隊或導遊 彼此經驗都能互補幫助
早期擔任多年的領隊,與近二十年的國際英語導遊,這兩者的角色扮演是如何相互影響呢?身為領隊的時候,樂於將世界的好回饋給台灣的大家,台灣自開放旅遊以來,國人出境回來後也潛移默化學習到國外進步的地方,一步一步改善原本的陋習。
任職領隊時接觸到的經驗,讓我在後期擔任英語導遊、接待國際旅客有著極大的助益。比如說帶隊到中國大陸參觀紫禁城、到英國參觀完大英博物館後,每當我在台灣當華語導遊,接待陸客參觀台北故宮,就能同時將不同地區看過的中華文物,互相進行解說與比較,將學到的經驗一併轉化融入自身知識。於世界各地參觀許多博物館,由於觀覽過數量眾多的博物館藏品,這樣的經驗在接待台灣國際旅客時,經由我的一番介紹,國際旅客更能清楚帶入藏品當下的情境;除此之外,曾經旅遊過的地方、所看見的各種風景,都能成為日後帶團的背後知識養分,帶著團隊欣賞有別於台灣的人文風景時,當下就可以與旅客一起回頭省思台灣截然不同的美好,即使看到了別人家的好,也絕不能忘記自己家鄉的珍貴之處。
▲帶團時工作照。
【在旅遊的路上帶團軼聞精選】
想起過往帶團的回憶,其中一處景點總是讓我特別印象深刻。到波蘭奧斯威辛集中營,每每走過鐵絲網後,看到瓦斯房與焚化爐,從這些遺留的設施當中,想到當年猶太人可憐的處境,他們不明所以地從各地被送到奧斯威辛集中營,當時納粹會騙老弱婦孺先去進行盥洗,但實則是送到瓦斯房處以極刑,實在難以理解當時毫無人道的迫害行為。集中營營房被規劃成展覽室,看到收集成堆的猶太人皮箱、皮鞋、眼鏡、個人衣物、頭髮,聯想到這些物品都曾經屬於某位活生生的人物,理應平凡生活的他們,卻毫無理由的被殘酷對待,其中一棟更展示了幼孩的物品,讓人更感心酸。其中營區有一塊空地,若是想反抗或是逃跑,會直接在這裡就地處置,觀看這一切的團員們,無不心裡感覺沈重,同樣的我亦然,當時也必須照顧團員的三餐膳食,即使內心看到這一切感到心酸難過,但還是要振作起來負責該做的領隊業務。在集中營的人們,就算面對如此艱難的困境,依然想辦法活在希望之中,以勞動換取生存的權利。有幸戰後透過愛、透過教育,猶太人帶著歷史的傷痕與原諒,德國政府後來也承認了戰爭當中的不公不義,並透過教育認真的教導後代,嘗試彌補德國曾經做出的歷史錯誤。
▲攝於印度恆河。
▲1983年,攝於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