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期|2012.12.17|記者:張肇麟
中小型旅遊社的生存之道
台灣旅遊產業大約每十年發生轉變,從60年代以接待日客或僑團為主的In- Bound黃金時期,到1979年政府開放出境觀光,讓市場從In-Bound單向進入 Out-Bound雙向階段,當時辦理簽證、代訂機票所得利潤,可能就足夠一家旅行社生存下去,加上之後1987年開放赴大陸探親旅遊,Out-Bound市場再次擴大,使得旅行社在1990年代迅速增加,其中多以Out-Bound海外業務為主,同時讓旅行業競爭情況增高,猶如進入戰國時代。

以「有限」條件創造「無限」可能

過去,旅遊行程中的吃住遊購各部分,全由旅行社安排,價差自然掌握業者手中,隨著時代演進,資訊越發透明取得越顯簡單,遊客的自主性也日漸增加,旅行業者要賺取「知識落差」所需費用,自然越行困難,特別是對於比例佔大多數的中小型旅行社,經營環境不同以往,如何生存更須自我提升。

全台灣目前有登記的旅行社將近3千家,其中公司員工100人以下、10人以上的中型旅行社以及10人左右的小型旅行社佔有極大比例,但是,大型旅行社藉由量化客源向元件商取得較低成本,便於在消費市場上以價格優勢以及品牌知名度來爭取旅客。而絕大多數中小型旅行社則因為人力、財力有限,加上旅遊服務所需涵蓋內容從產品設計開發到旅遊接待缺一不可,整體一旦受限自然影響各個環節,使得每一環節在經營上產生深度不足的情況。

而產品開發直接影響其對消費者的吸引力,缺乏量化市場也使得銷售時的資源取得更加困難,也會讓遊客對旅行社的服務缺乏瞭解,更對於利用旅行社能獲得的價格實惠及其它便利產生信賴懷疑,最終使旅遊消費者對旅行社的利用率越來越低。

回顧產業發展歷程,從中找尋經營的利基。

旅遊產業發展其實有跡可尋,回顧演變歷程,或許可以從中探尋業者經營的新使力點。在1970到1978年的「發展期」,堪稱In-Bound市場的黃金時期,除了接待日本團、僑團的生意大好之外,也是台灣旅客時興長天數行程的年代,業者利潤自然提高,旅行業欣欣向榮,家數一時擴張迅速,導致惡性競爭造成服務品質低落,也使得主管機關曾在民國62~63年停止受理旅行社新申請。

直到1979年台灣開放民眾出境觀光,市場於是從In-Bound為主的單向轉變為In-Out- Bound雙向階段,加上當時台灣經濟成長迅速,生活條件提升使得出境旅遊人數持續增加,由早期出境30萬人次開始至2002年為止,出境人口已達到756萬人次。也因為台灣物價水準提昇與台幣升值的壓力,使得來台旅客人口下滑,以往專門接待國外旅客為主的旅行社,陸陸續續調整經營方向,將In-Bound轉為Out-Bound,改變旅行業的經營結構。

但近十年來,旅遊業經營環境動盪不斷,受到包括:國際政治態勢紛擾、疾病危急全球衛生、經濟景氣低迷不振等外在因素影響,Out-Bound市場起起伏伏,加上旅遊業者不顧成本惡性競爭,以及消費意識日益抬頭,營運條件格外艱困。而2008 年台灣開放大陸旅客赴台旅遊,為身陷谷底的旅遊產業注入活水,帶動台灣經濟活絡以及消費信心,造就In╱Out-Bound雙向市場逐年皆有成長的正向態勢。

分析旅客消費習慣,順勢推出符合需求的產品與提供服務。

檢視交通部觀光局去年的旅遊市場分析,在出境旅次中,男性的比例、年齡及每月平均所得皆高於在台的旅次。分析比較在台與出境旅次的基本特徵資料顯示,台灣民眾從事在台旅遊以2月份最多,從事出境旅遊則以7月份最多;若以性別觀察:在台旅次中,女性居多(52%),而出境旅次,則以男性較多(55%);以年齡觀察:在台旅次中,旅客的平均年齡為40 歲,而出境則為41歲;以月收入觀察:在台旅次月平均收入為新台幣25,419元,低於出境的38,455元,以工作別觀察:在台旅次中,以家庭管理、學生、服務及銷售人員、事務支援人員較多,而出境的旅次則以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事務支援人員、服務及銷售人員、家庭管理、主管及經理人員、退休人員及學生較多。

而民眾從事在台旅遊目的為「觀光、遊憩、度假」者最多(83%),探親訪友次之(16%);而出國旅遊亦以「觀光旅遊」為目的者最多(61%),其次為「商務」(25%)。出國觀光目的旅客選擇旅遊國家(地區)的主要原因,以「親友邀約」(31%)最多,其次為「好奇,體驗異國風情」(24%),再其次為「離開國內,疏解壓力」(10%)。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民眾從事在台與出境旅遊皆以個別旅遊方式為主(分占 88%、65%);而在台旅遊行程中曾委託旅行社辦理者占4%,出境旅遊委託旅行社代辦者占86%。而國內外旅遊選擇旅行社的原因皆以「親友推薦」、「價格合理公道」及「過去參加過該旅行社的行程」的比例較高。

透過網路來拓展市場,業者良性競爭來創造利潤。

不僅要從旅客的客層結構與消費傾向來分析,中小型旅行社更要積極面對網路與電子商務對旅遊消費型態的改變。不少大型綜合旅行社看準市場前景,經過審慎規劃,投入大筆資金,廣納人才、建設軟硬體設備,發展網際網路,經過近十年來的不斷提升,已在市場占得一席之地。

雖然中小型旅行社人力財力有限,網路發展無法與大型業者相抗衡,但是其實可以考量運用有限資源作發揮,從其中創造實質效益,運用自家的機智和專業,來面對時代變遷的各種挑戰,循序漸進創造自己獨有的價值因此找到「自我核心價值」,創造「小而美」的專精路線,改變經營策略、維持服務品質、降低經營風險、提高業務績效、增加利潤所得,不僅求「生存」,更能活得精彩、經營得受尊重。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