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5期|2025.09.15|記者:張偉浩
花蓮縣政府農業處3大理念 翻轉花蓮新面貌

▲由花蓮縣政府農業處承辦的同業踩線活動於9╱8~9╱9圓滿完成,業者於金牌農村大全社區合影

「金牌農村×金針花季×永續旅遊」 主持人張齡予高度讚賞

台灣金針花海因為海拔、氣候適合,大面積栽種,規模與美景幾乎是世界級代表,完全不輸給太魯閣的知名度。隨著金針花季的到來,花蓮縣政府農業處舉辦同業踩線活動,以「金牌農村×金針花季×永續旅遊」為核心,將金牌農村大全社區、赤科山以及富興地區串聯,展現花蓮農村的多元樣貌與永續價值。

實踐「泥巴到嘴巴」理念 體驗原民生活饗宴

行程首站來到榮獲全台「金牌農村」殊榮的花蓮光復鄉大全社區馬太鞍濕地。這裡是一處湧泉不絕的天然沼澤,孕育出豐富多樣的鳥類、蛙類及底棲性魚類生態。透過專業的濕地生態導覽,不僅能深入了解湧泉滋養的自然環境,也能親身感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智慧。

馬太鞍最具特色的體驗之一,就是源自阿美族傳統的「Palakaw」巴拉告生態捕魚法。導覽人員介紹,這種捕魚方式利用竹子與樹枝搭建3層結構,放置於水塘中,既能成為魚蝦喜愛的棲息地,小魚也能自由進出,展現了「不竭澤而漁」的永續理念。除了生態探索,也安排手作活動,如種子吊飾與香草茶包,傳遞「保種」與「守護土地」的價值。

最後,在地餐桌由欣綠農園推出風味餐,以「從泥巴到嘴巴」為核心,將在地農產轉化為低碳飲食體驗,實踐永續理念,讓旅程不只是欣賞美景,更能體驗土地文化與生活智慧的深層價值。讓同業不僅能上生態課、手作課,更能享用在地野菜、鹽烤吳郭魚,以及充滿特色的石頭火鍋,體驗一場原民生活饗宴。

▲馬太鞍是阿美族人的傳統生活區域,昔日這裡長滿了樹豆,因此被稱為馬太鞍(vataan,阿美族語樹豆之意)。

▲大全社區規劃體驗「種子吊飾」手作, 感受守護土地與保種的深意。

串聯小農與社區夥伴 「消費即支持」帶動經濟

花蓮縣政府農業處表示,此次活動除了展現農村特色,也融入永續精神。行程特別設計低碳旅遊模式,以「台鐵大眾運輸+區域接駁」取代傳統長途遊覽車,減少碳排放;行程中全程合作的欣綠農園、917農場、天心茶園,皆為小農與社區夥伴,透過「消費即支持」,直接帶動地方經濟。

此次活動特別邀請知名主持人張齡予全程參與體驗,親身走訪各個景點,從濕地生態、農村手作,到金針花採摘與茶園品茗,透過她的分享,讓更多人能感受到花蓮農村的獨特魅力。張齡予也表示,農村旅遊不僅帶來身心放鬆,展現了人與土地緊密連結的感動,更深刻感受到永續理念(低碳、減塑、支持小農)實際融入旅遊產品的無窮魅力。

▲活動特別邀請知名主持人張齡予親身體驗,在赤科山金針花海中拍出人人稱羨的網美照。

赤科山金針花季 看景、嚐味完整體驗鏈

行程另一大亮點則是赤科山的917農場,目前正值金針花盛開,可以一路盛開到10月左右,旅遊同業參與採花體驗,並深度學習古法柴燒烘焙的工序,感受農耕智慧的傳承。天心茶園則安排採茶、製茶與品茶活動,體驗農村勞作與慢活節奏,並以金針花料理深化「看景、嚐味」的完整體驗鏈,讓旅程留下多重感官記憶。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