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期|2022.06.27|記者:王政
航運達人陳盛山:多元主題旅遊年 建構馬來西亞─亞洲魅力之所在

擁有眾多誘因的馬來西亞,憑藉著美麗景致、多元文化、美味佳餚、民風熱情友 善,搭配上優越的硬體條件,成為無數旅人的首選。而這個高度重視觀光的國度, 成為疫情逐漸趨緩後,積極爭取重新擁抱國際觀光客到訪的代表國家之一。

▲中華科技大學航空運輸管理研究所教授陳盛山

政府帶頭支持觀光產業 首相親自推動主題旅遊年 造就旅遊人數逐年增長 疫後以2020~2030國家旅遊政策 重啟觀光擁抱世界

根據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資料 指出,馬來西亞於2019年GDP達到 3,647億美元,成為東協第5大經濟體, 而該年,觀光產業佔全國總生產15.9%之 多,貢獻總額達到2,402億令吉。雖然面 對疫情的侵襲,讓全球觀光跌到谷底,但 有鑑於觀光帶來的高度挹注,加上為促使 經濟的回溫,馬來西亞在新冠疫情席捲全 球的2年期間持續努力。

隨著政府已將疫情轉為流感化,也正 式於2020/4/1宣告全面重啟國門,邀 請完整接種疫苗的全球旅客到訪,僅須 符合相關條件,便能重新享受無須隔離 的旅程。

能讓馬來西亞積極爭取觀光市場重啟, 不單單僅是2021年統計指出,觀光支出 損失高達390億美元,更是因為與東南亞 各國緊密相連的馬來西亞,要快速爭取 經濟復甦,市場的重啟是最佳強心針。

中華科技大學航空運輸管理研究所教授陳盛山表示,體制決定觀光的 走向,馬來西亞透過旅遊藝術文化部 (MOTAC)作為核心,搭配穩定的觀光 政策如主題旅遊年、會展、第二家園計 畫等推升觀光,成功與週邊國家一決高 下,朝著觀光大國的道路邁進。

關鍵1.政府帶頭支持觀光業 觀光提升為內閣部會層級

馬國1980年代便開始規劃觀光休閒產 業的發展,而其中最關鍵因素,是政府帶 頭的支持,於1959年在貿易部下設立旅遊 局,並在1971~1975年的「第二大馬計 劃」中強調觀光為經濟帶來的高度挹注。

隨著觀光產業興盛,馬來西亞也開 始觀光推廣組織的層級提升,於1987年 正式成立文化與旅遊部後,1992年5月將 藝術元素納入,更名為文化藝術旅遊部 (MOCAT),並成立旅遊促進局,推動國 際入境。然而著重於觀光的馬國,決定於 2004年再度將MOCAT分拆,成立專門的 旅遊部(MOTOUR),專責旅遊的相關事 務,這一舉動也視為政府對於觀光帶來的 收入與效益與日俱增。

2013年為了強化旅遊與文化的關係, 並落實「馬來西亞,亞洲魅力所在(Malaysia, Truly Asia)」,MOTOUR再次轉型 為旅遊和文化部。然而隨著到訪旅遊人數 持續提升,馬來西亞首相署(JPM)於 2018年7月正式將部門訂定為「馬來西 亞旅遊藝術文化部(MOTAC)」。從 旅遊推廣組織名稱與內容的轉變,能看出 該國政府隨著時間的推演,不變的是對於 觀光產業的高度重視。

關鍵2.主題旅遊年讓觀光高速成長 打造全年度的全國型慶典

除了觀光專責單位的層級提升外,馬 國政府更積極發展全國性的主題活動, 為了加大觀光產業的發展,時任首相馬 哈迪·莫哈末醫生特別於1990年推動 「馬來西亞旅遊年」計畫,搭配1992 年啟動耗費12億美元打造的亞洲最高大 樓─雙子星計畫,宣告該國迎向觀光起 飛階段,該年迎來740萬人次的國際旅 客,年增長達到85%,觀光收億達17億 美元,一舉奠定了馬來西亞旅遊年的旅 遊文化品牌。當首屆的旅遊年「“魅力 馬來西亞,節慶之年”」成功獲得巨大 效益後,1994年馬來西亞再度推出第2屆 「“魅力馬來西亞,自然至上”」。 隨著2006年馬國政府提出「第九大馬 計畫(2006~2010年)」中,旅遊部獲 得18億令吉,用於優化旅遊景點基礎設施 建設,並推廣馬來西亞成為國際首要旅遊 目的地。隔年更趁著獨立50週年的契機, 推出2007年主題旅遊年,以慶祝建國 50週年為主軸,搭配50項涵蓋各領域的 活動,呈現繽紛的馬來西亞。

而2014年的4屆主題旅遊年─「“馬 來西亞齊聚亞洲魅力”」可說是歷年的高 峰,多達200個文化活動與節慶,襯托著城 市風光、歷史古蹟、海島風情等元素,打 造成全國性超大型的旅遊慶典,讓該年迎 來2,700萬人次的佳績。然而該年歷經了馬 航事件等風波,多少影響觀光市場,因此 決定於2015年再度推出「馬來西亞節慶 年」,透過節日、美食、文化、購物和音 樂五大面向,提高旅客的到訪量。

時序至2019年,重登首相之位的馬 哈迪·莫哈末醫生宣布「2020年馬來西 亞旅遊年」將再度登場,並以犀鳥、大 紅花、野生蕨類和馬來西亞國旗的顏色作 為宣傳視覺,代表著馬來西亞在文化、歷 史、自然資源和度假體驗的多元特色,期盼 創造3,000萬旅遊人次、千億令吉的佳績。 然而隨著2020年疫情開始肆虐全球後, 讓馬來西亞與各國一樣,瞬間跌落谷底。

 

▲「202 0年馬來西亞旅遊年」以犀鳥、大紅花、野生蕨類和馬來西亞國旗的顏色作為宣傳視覺,代表著馬來西亞在文化、歷史、自然資源和度假體驗的多元特色。

關鍵3.多元政策搭配 會展、第二家發園展、醫療加速觀光

除了主題旅遊年等觀光政策外,政府所 發展的多項產業也成為觀光旅遊的推進燃 料,如2002年~2019年推行的「馬來西亞 ─我的第二家園」計畫(MM2H)便成為 關鍵,這並非短期的居留,而是擁有10年 可以自由出入馬來西亞,無居留時限的公 民資格。迄今共吸引5萬7,478名外籍人士參與,其中中國名列榜首,其他依序為日 本、英國、孟加拉、韓國、新加坡、美國、 澳洲、台灣及印尼。透過簽證費、購置房地 產、購置轎車、定期存款及每月家庭開銷, 為馬來西亞創造118.9億令吉的外匯收入。

其次則是會展產業,同樣隸屬於MOTAC 麾下的馬來西亞會展局(MYCEB),於2009 年成立以來便積極強化馬國的會展國際品 牌,透過年年推陳出新的獎勵措施,以及 大型的硬體設施持續落成,造就會展產業 在該國的盛行,尤其是吉隆坡,已迅速崛 起為亞洲區域的國際會議城市。值得一提 的是,為了強化會展產業,MYCEB更推出 「Malaysia Business EVENT 2021~2030計 畫」,並制定6大目標,其中便包括持續加 大舉辦重要賽事與會展的數量、於2030年 成為亞洲前5大商業活動強國、會展對國家 GDP的直接挹注等,展現出政府對於MICE 旅遊(MICE tourism)的高度重視。

 

▲馬來 西亞「2020至2030年國家旅遊政策」中,積極打造多元旅遊模式,如城市旅遊中,便希望強化吉隆坡向外延伸到古晉等城市,擴大整體旅遊範圍。

此外,馬國也積極推動醫療旅遊,並 於2009年建立直屬於衛生部的「馬來西 亞醫療保健旅遊委員會(MHTC)」,以 推動馬來西亞成為醫療旅遊 (Medical tourism)的首選地。由於該國醫療服務佳 及醫療成本低廉,加上醫師多在美、澳、 英等國接受訓練,已成功吸引大量醫療旅 客。根據統計2011年至2018年間複合年成 長率(CAGR)高達15%,前10大海外 病患來源國為印尼、印度、中國、新加 坡、英國、美國、菲律賓、澳洲、日本 及孟加拉,可見馬來西亞的醫療旅遊項 目既吸引鄰近開發中國家的民眾。

放眼疫情後推 動國家旅遊政策

積極落實6大核心策略 疫情的爆發,造成馬國觀光的劇烈衝 擊,將2019年仍有2,610萬人次的佳績, 於隔年下殺至433萬人次,2021年甚至 僅有13萬人次。根據統計,時至2019 年疫情前,馬來西亞旅遊業從業人員達 360萬,佔全國就業人數24%,因此觀光 業的復甦便成為政府的重中之重。

前首相慕尤丁·雅欣曾2020年 年底主持「2020至2030年國家旅遊 政策」會議時,便表明了推動旅遊業 科技化發展對實現該政策目標的重要 性。國家旅遊政策將按照6大核心策略執 行,包括:加強管理能力、創建特別旅 遊投資區、擁抱智能旅遊、提升遊客 需求的複雜性、實踐永續與負責任的 旅遊、提升人力資本,並細分為22個策 略與32個戰術。

於此同時, 根據該項國家旅遊政 策, 政府更將成立國家旅遊理事會 (NTC),作為最重要的轉型策略,以 此改革該國旅遊相關機構的管理能力。 而旅遊、藝術及文化部在旅遊規劃與目 的地管理的權力也將大幅提升。

為了鼓勵以科技為主的旅遊投資,馬 來西亞將構建一個「特別旅遊投資區」, 提升政府和私人界的合作,吸引更多國 內外的投資者。同時,馬國也強化特色旅 遊的發展,加強開發深度、特色、且客 製化的遊程,讓主流與小眾的遊客都能在 多個旅遊目的地停留更長時間,同時增加 消費。行程種類包括青年、體育、文化與 世界遺產、島嶼、沿海、城市、購物、醫 療、會展、跨區、鄉村等多元化的旅遊 體驗,同時也與UNWTO的永續發展目標 (SDGs)合一,推動生態觀光。其中如城 市旅遊,便希望強化吉隆坡向外延伸到新 山、喬治亞、亞庇、古晉等城市,擴大整 體旅遊範圍。

雖然根據經濟行動理事會的預測,馬 來西亞旅遊業至少需要4年的時間才能 復甦,不過這也將是改善旅遊服務的契 機,可以通過推廣國內旅遊來振興旅遊 業,恢復人民在國內旅遊的信心。

重啟觀光市場 迎接百萬遊客回籠

為了重啟觀光市場,除了2021年底推 出「蘭卡威國際旅遊泡泡(LITB)」,同 時也與新加坡推出綠色通道刺激觀光。 其中民間也積極推動觀光,包括以馬來 西亞為基地的雲頂集團,旗下的郵輪也於 2021年底,開始以檳城、巴生港為母港 重啟郵輪航次,為郵輪觀光試水溫。

隨後2022年4月馬國正式打開國門, 完整接種者免隔離,5月起再度放寬入境 限制,接種疫苗的旅客和新冠康復者不 須再次接受PCR或快篩,只要下載疫情 管控APP即可入境。也因此,重新向世 界展開雙臂後的2個多月,已經有超過 百萬遊客到訪,其中60多萬人來自鄰國 新加坡,搭配全球開始逐步開放,勢必 將讓馬來西亞再度重回昔日榮景,朝著 2022年200萬人次、86億令吉的觀光收 入目標邁進。

 

▲馬 來西亞旅遊人次與觀光收益統計。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