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期|2021.11.08|記者:張偉浩
「第二屆金牌農村競賽」彰投雲嘉嘉7個不能錯過的得獎農村之旅

南投縣埔里鎮珠仔山社區

「第二屆金牌農村競賽」彰投雲嘉嘉7個不能錯過的得獎農村之旅

金牌 南投縣埔里鎮珠仔山社區
印象珠仔山 幸福新農村 看戲的農村生活 溫暖人心

南投縣珠仔山 社區坐落於 「臺灣之心」埔里 鎮西南郊,區內土 丘散布,因而得名 珠仔山,1999年 921地震時受災嚴 重,然社區重建時 因缺乏組織運作而 未能有亮眼發展,直至11年前成立社區發展協會,在整個良好組織運作下,從在地 文化藝術開始,帶動整個人文傳承與族群融合,到環境教育及六級產業發展,珠仔山 風華再起,朝永續發展邁進。

社區文化與生活相融,從古厝的文化保留與活化,到重建森林小學、打造無障礙 廁所,以及木材、紙張等廢料變身為藝術創作之環境保護等,致力環境場域教育認 證,將社區設施建構得更完整;同時融入環境美學,整個社區的永續精神,都可以在 每年發展出來的辦桌文化產業完整呈現,蔚為亮點,傳承及回味農業時代「戲棚下」 看戲的農村生活,也看見珠仔山的永續精神。

金牌 南投縣埔里鎮桃米休閒農業區
以生態為切入點 把青蛙叫做老闆 帶動三生永續發展

921大地震受創嚴重的南 投縣埔里鎮,有6成房 屋倒塌,是農委會水保局 重建規劃的重要地區。大自 然的強烈反撲,讓當地居 民警惕在心,在自助人助 下,中央、地方政府與地方 組織紛紛同力協助,共同投 入重建,從生態出發,喊出 「一個把青蛙叫做老闆的地 方」,社區浴火重生、翻轉 再生,成功打造了「桃米生態村」。

重建之初,社區以生態為切入點,營造自然濕地、主打「青蛙」,特別重視生態保護及環境教育,結合農村體驗,由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直接授證培育專業生態解說員,串連區域休閒,可品嘗到魚池的日月潭紅茶、田間採集友善認證的鮮甜茭白筍,品味在地生態、文化及深度體驗,一站到位,也循序漸進地帶動三生永續發展,成為農村生態休閒產業發展的先鋒。

金牌 嘉義縣阿里山鄉茶山社區
鄒族、布農族和漢人 三族共榮 轉型推廣有機農業

茶山社區是嘉義縣阿里山山脈最南的村 落,地處偏遠,生態得天獨厚,是鄒 族、布農族和漢人三族融合的山村,「茶 山」在鄒族語中叫做「珈雅瑪」,意思是 「山腰上的平原」,2009年遭受八八颱風 重創,讓這原本休閒產業發展甚佳的部落陷 入窘境,所幸居民並未因此而放棄,更帶著 對大自然的敬畏,浴火重生、展現韌性,找 回傳統、重建家園,傳遞分享、永續環境, 挺立維護阿里山這片淨土。

當年風災後,茶山整個產業結構歸零再 出發,部落雜糧的保種很有名,小米就是鄒 族從過去留傳至今的種子,因此鼓勵留鄉 青年接棒種植傳統作物,傳承老人智慧, 2010年成立阿里山鄉雜糧產銷班,推動傳 統作物有薑、香糯米、糯小米、白薏仁、紅糙米等友善耕作,使得農田復耕,也帶 動發展增加收入,獲全國十大績優農業產銷班。

銀牌 雲林縣古坑鄉華南社區
社區攜手學校共創雙贏 「綠、育」理念 友善起步

古坑鄉華南社區是雲林縣人口最少的村庄,加上人口老化及外流,使得 區內曾獲全國「國家環境教育獎」優等的華南國小14年前險遭裁併廢 校命運,校長陳清圳和一群教育工作者從學校出發,走進社區,致力環境教 育,發展咖啡產業,緊密連結人與土地的情感,開發合作食農教育導覽的商 業模式,才扭轉劣勢,起死回生。社區鏈結學校,引動產業面,活化社區, 以食農教育為利基,融合共學與共好,締造了臺灣教育史上難能可貴的共榮 事蹟。

社區裡,梯田復耕了,藍腹鷴等生態復育新生,搭配節氣生態祭典的風味餐,咖啡生豆、嫁接砧木萌生的橘色檸檬都起飛,更多 人看見華南的「綠、育」理念,未來十年的願景規劃朝向實踐有機、友善耕作並取得有機認證,支持在地小農產業,擦亮社區品牌, 放大里山的效益。

銀牌 嘉義縣新港鄉板頭社區
交趾剪黏藝術村 藝術當號召 永續經營 推向全台

板頭社區位於嘉義縣新港鄉西北側,是80年代寺廟剪黏、交趾陶的發源 地,居民運用剪黏藝術將交趾陶裝置在自家牆上,整個社區都是美侖 美奐網拍景點,結合藝術產業之下,至今仍約有60位藝師從事這類創作工 藝,是個實至名歸的「交趾剪黏藝術村」。

社區十多年來不斷自我精進,從培根課程的注入,引動在地交趾陶工 藝,打造一家一故事的藝術家園,2011年通過農村再生的同時,也獲建築 園冶獎殊榮,從環境及人文藝術切入,接著帶動「三生」發展,2016年即 由農委會劃定為南笨港休閒農業區,並推廣食農教育,號召青年返鄉築夢,結合地景、工藝、有機種植蔬菜,朝永續發展,成為串 連文化、農業與工藝傳承的溫暖小鎮。希望藉由這獨特的招牌,吸引愈來愈多青年工藝師、青農進入,朝向環境空間精緻化、交趾 藝術全台化努力。

銅牌 雲林縣口湖鄉金湖休閒農業區
深耕農漁 樂遊雲濱 推出「甘苦人」自有品牌

雲林縣西南濱海的口湖鄉金湖休閒農業區,是縣內海岸線上唯一由農委 會劃定的休閒農業區,涵蓋的養殖漁生產區多達794公頃,主要養殖 生產文蛤、鰻魚、烏魚、虱目魚、牡蠣、白蝦、臺灣鯛(吳郭魚)、馬蹄 蛤,鰻、鯛95%外銷日本,年產值8.8億元,其中,臺灣鯛於2019年通過地 方創生案,成為全國示範點。

社區致力友善休閒產業,集結在地10位農漁民聯合推出「甘苦人」自有 品牌,海味風情透過套裝體驗遊程、甘苦人料理及伴手禮完美呈現,並結合農遊休閒,從四季伴手禮組 合到當季農漁特色,很受遊客歡迎,藉由食農體驗,傳遞社區的永續精神,也讓外界感受濱海漁村的辛 苦與韌性,這樣的產業與行銷模式,讓社區在2020年有近230萬元的經濟收入,比前一年成長了83%, 還點石成金,讓魚鱗、魚皮都翻身成保健食品、文創精品,提升附加價值。

優等 南投縣仁愛鄉南豐社區
東岸部落.賽德克 復育蝴蝶 種植高經濟苦茶油

南豐社區(Alang Tongan 東岸部落)位歷經921地震劫難與颱風水患 等災害,發揮靭性,堅決要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活下去,更明白人與 大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以環境場域、營造永續棲地的生態面向為利 基,發展苦茶種植等友善產業,在生活上,則從人文開始,恢復傳統家 屋,傳承固有技藝,打造社區特色亮點,團結凝聚共識,讓青壯年回鄉 就業動起來。

現任理事長王嘉勳,返鄉十餘年,引領部落朝三生永續發展,在軟硬 兼施下,社區的營造工程更榮獲第19屆公共工程金質獎,印證了以創新的設計理念、嚴謹的工程品質,達到生活需求、環境生態、 地方文化的平衡點,塑造成極具特色的環境與景觀,改善不但學童通學通道,同時培育優質返鄉青年,透過友善的生態場域及環境 教育,讓遊客能體會到眉溪部落的原住民文化與生態魅力。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