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期|2024.09.23|記者:陳妍潔
國產雜糧10大體驗路線發揚食農教育

▲中衛發展中心與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共同合作,精選2條國產雜糧體驗路線舉辦踩線活動。(前排左2起)冬山鄉農會休閒旅遊部主任藍麗玉、農業部農糧署雜糧特作組雜糧產業科技士石盛文、科長張乃文、中衛發展中心前瞻服務部專案經理徐俊麟、冬山鄉農會推廣部主任簡愛玲。

親訪在地農業體驗特色活動 深度農遊體驗認識台灣農產

為讓民眾深入瞭解國產雜糧,農業部農糧署自2019年起結合食農教育,舉辦「國產雜糧10大體驗路線競賽」,獲獎的食農體驗遊程寓教於樂且豐富有趣,是台灣人出外旅遊、學校及工商團體觀摩、體驗並認識國產雜糧的好選擇。9/5中衛發展中心與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共同合作,特從2023年10大獲獎遊程中精選2條體驗路線舉辦踩線活動,以國產雜糧產地參訪、農事體驗、食材利用為主軸,透過深入的互動遊程,讓體驗者能更深入感受農遊樂趣。

農業部農糧署表示,截至2023年已累積49條經典體驗路線,除能近距離聆聽職人分享故事,也安排走訪自然,從田間觀摩到豐富有趣的手作DIY課程,設計出適合不同年齡層的「產地到餐桌」美食饗宴,帶領台灣人及消費者一同來體驗台灣農糧新魅力。為利於國產雜糧產業發展,農糧署將持續朝加工加值、多元行銷及輔以食農教育、農遊體驗,讓民眾對國產雜糧有更多瞭解,以後端消費市場拉力帶動前端生產,藉由擴大國產原料使用與市場區隔,發展國產雜糧新紀元,同時促進地方產業發展及台灣農業永續經營。

體驗路線1:小瓜的碳化基地

宜蘭縣冬山鄉農會「小瓜的碳化基地」,以甘藷為素材,結合食農教育與農業療育,在現場親自操作「礱穀機」,透過創意體驗活動與深入的講解,列舉碳化稻殼低碳排、零廢棄及循環農業等優勢,並藉由碳化過程中的熱能運用結合地瓜焢窯,透過一系列的活動不僅能更認識雜糧作物,玩中做、做中學的概念也適合親子一同體驗。

▲碳化稻殼可用於育苗或栽種,有利於吸收土壤中的有害物質。

▲活動能親身體驗碳化稻殼的過程,在輕鬆的玩樂中學習新知。

體驗路線2:豆趣三星~宜蘭老種黑豆

早期黑豆是宜蘭家家戶戶都會種植的農產,並加工製成醬油、豆腐乳等,但隨著化學醬油興起,黑豆逐漸消失在宜蘭土地上。2017年宜蘭開始復興大豆種植,初期由10多位農友成立「蘭陽溪友善耕作生產合作社」,在三星、員山、頭城等地種植,目標不僅是復興產業,更為傳統文化之傳承。宜蘭縣三星地區農會推出的「豆趣三星~宜蘭老種黑豆」體驗路線,經由職人帶路一探宜蘭老種黑豆的故事,並透過手作DIY活動,學習如何使用在地食材製作黑豆味噌、黑豆鮮奶茶,打破大眾對於黑豆食用方式的想像。

▲體驗行程不僅能更加認識黑豆的好處,還能利用在地農產親手製作黑豆奶茶與味噌。

▲利用宜蘭在地生產的黑豆與稻米學習如何作出最天然的黑豆味噌。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