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念的是外交學與外事管理的張允,在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就進入深圳航空的人力資源部,執掌機務人員在國外的受訓事宜。3年後張允又進入了香港四大中資企業之一的招商局,在那2年半的時間,改變了他對企業的認識,「發現雖然招商局的員工有許多都是國外學成歸國的高知識分子,但對公司所但來的效益似乎不成正比。」這些現象促使他開始思考企業管理的問題。
招商局經驗 開啟企業管理思維
張允舉管理大師杜拉克的說法:「管理就是要帶一群平凡的人創造不平凡的業績。」他說作為專業經理人當然還是想蒐羅各方優秀人才,但公司並不要求每個人都有特殊能力,需要反而是有潛力的人且可以發揮潛力的人。張允不諱言,「航空公司的工作並不是靠按部就班就可以完成,所以若員工可打破成規做事也是他欣賞的。」因為招商局的經驗,讓他對包括旅客運輸、船運、公路及卡車的調配、物流分配,以及火車、公車、計程車、航空、出租車、旅客出勤管理等整個城市的立體交通網路都有全盤的了解;同時,也因此將人脈從管理面迅速擴展到各個產業。他回想在招商局的經歷雖不是很美好,卻讓他學習最多,能夠充分應付未來工作上所發生的疑難雜症。
經歷大地震 重新思考企業責任
經過了深圳航空及招商局的歷練,2004年進入國航之後,張允感覺到對於工作更能掌握得宜。他也表示,這個時間剛好是國航加速發展的時期。然而2008年,當時張允任職於國航西南營銷中心副總經理,遇上了汶川大地震,回想著那段日子,張允認真陳述著,「2008年對我來說是劇烈改變的一年。」經過了災難洗禮,張允重新省思自己的不足。
張允說,過去受到的教育讓我們都是站在企業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但經過了川震經驗,國航當時也在企業能力範圍內,努力盡一份社會責任。而張允也從那時候開始尋求在企業社會責任與營利之間多方共贏的方案。他說,「企業只要做出少許的付出,不僅能夠幫助他人,有朝一日也會幫助到自己。」
三大月例會 打造國際水準團隊
國航向來強調品牌與服務,台灣辦事處也將建立一套客戶服務的標準作業流程。張允提到,將優先思考服務如何讓客人滿意,價格才是其次。他說,「價格便宜不見得客人就會滿意。在同等條件之下,客戶還是會挑選好的服務,也為好的品牌付費,而品牌也是企業給予客戶的承諾。」他強調不希望讓市場變成低價競爭,服務品質跟著變差,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張允說,「要先愛自己的品牌,別人也才會愛你的品牌。」
為了打造國際水準的服務品質,國航內部每月都會舉辦三大會議,包括「安全例會」、「效益例會」與「服務例會」,國航的所有主管都要參加。張允表示,未來台灣辦事處也會加入。目前陸籍航空公司裡面,以南航機隊數量最多,其次是東航、國航,其中國航機隊的廣體客機比例最高, 遠程的航班較多,張允表示,國航經營航線上極力朝向均衡的航線網絡發展,而加入星空聯盟後,服務層面也同樣會向國際靠齊。
兩岸大商機 公差商務服務提升
著眼於台灣辦事處未來規劃,張允表示,「5╱1前先處理與業者的內部事宜,要完成客戶服務系統的建立,這包括招人、合同、內部制度的設立;5╱1後再開始處理外部事宜,不過這一切都要根據目前實際接觸市場的情況,再來逐一調整辦事處的方向與策略。」他也表示,台灣業者注重誠信及專業,合作經驗相當良好。
張允強調,「雖然大家都說每種客人的生意都要做,但一家企業的資源分配還是有重點,所以針對長遠通路策略,還是有主要拓展的市場及顧客群。」他也指出, 國航特別著重公務、商務旅客,因此兩岸航點的規劃上也以此為目標,而目前以旅遊取向的航點,則以成都、重慶為主。在三次江陳會後,台灣辦事處也會依市場及業務的進展狀況,在7╱1前後,將台灣辦事處的人員編制抵定。
此外, 張允也認為國航不僅要扮演好航空公司的角色,跨足兩岸也應善盡溝通橋樑的責任。國航要做的就是讓兩岸人民嚮往彼此的所在,並將兩岸的旅客送達至彼此想前往的目的地,他也提及, 雙方的旅遊市場應該看重的是評價,而非售價,經營出好的口碑,就會累積重遊客,而不是變成一次遊。
Profile
中國國際航空 台灣辦事處總經理 張允
出生:1974年
星座:處女座
經歷: 2004年進入國航市場部、網路收益部;2006年國航西南營銷中心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