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兩岸四地24位導遊激烈角逐的首屆海峽兩岸導遊之星大賽決賽,118於廈門圓滿落幕,此次為兩岸旅遊業首次合辦的導遊專項大賽,由台北市旅行公會、台灣導遊協會、廈門市旅遊局、廈門市旅遊協會、金門縣旅行公會及澎湖縣旅遊發展協會共同舉辦。參與比賽的兩岸導遊皆表示,透過此次的比賽交流,更了解彼此的長處及短處,對於導遊工作有極大收穫。而兩岸導遊各具風格特色的表現方式,也更加豐富這次比賽交流的內涵。
兩岸導遊初交流 風格各異互學習
擔任本屆比賽的評委共有6名,分別是前廈門市旅遊局副局長彭一萬、廈門市旅遊局亞太旅遊人才發展中心主任苗巍、台灣導遊協會副理事長郭寶鑾、台灣導遊協會理事李謹言、金門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常務理事吳明生、總幹事楊再平。金門評委楊再平指出,兩岸選手在比賽中展現截然不同的導遊風格,可用「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都不同」來形容,各具特色。他認為廈門導遊的儀態、講解身段都比較正式,解說詞經過精心設計,但用字遣詞比較像「演說」;而台灣導遊的講解特點是隨興、親切和口語化,比較懂得隨機應變、而且幽默風趣、擅長與遊客互動(如車上團d)等。兩岸導遊的長處,都值得金門導遊及領團解說員從業人員加以學習運用。台灣評委李謹言則認為,導遊比賽考的是實務,透過這次比賽經驗,希望未來比賽內容能盡量貼近導遊實際工作的內容呈現,包括景點解說、常識問題等,選手們都能以平日的方式展現,而包括常識問題也沒有標準答案,選手以個人的處理經驗回答即可。
類似導遊之星的比賽在大陸已行之有年,包括導遊形象大使、最佳導遊等都是每年舉辦的活動,大陸導遊面對這類比賽時可謂身經百戰。出賽的台灣導遊建議台灣旅遊業界定期舉辦相關活動,增進國內導遊的經驗交流與提升台灣導遊的素質。
▲ 首屆海峽兩岸導遊之星比賽台灣15位參賽選手合影,(左5)北市公會常務監事彭培興、(右5)北市公會副理事長丁萊。
兩岸四地首屆導遊之星 重點比評
首屆導遊之星比賽的特色包括:親切感、幽默感、互動化、人性化、生活化、創意性、靈活性和應變性。廈門評委彭一萬表示,在解說部分,台灣和金門導遊的優點是即興、調動性高、但缺點是容易流於隨便;大陸導遊的優點則是較為嚴謹、有條理,而且已朝幽默及互動方式前進,但還是有些刻板。在才藝部分,彭一萬認為兩岸導遊在創造意境各有擅長,台灣和金門導遊重視「眾樂樂」,喜歡帶動遊客一同參與;廈門導遊則是個人才藝高超,賞心悅目,但比較偏於「獨樂樂」。而比賽的關鍵其實就是讓雙方彼此交流、互相學習。決賽的內容以自我介紹、景點解說、機智問答(含常識問答)及才藝表演四個部分組成。
本屆導遊之星一等獎: 黃春曉(廈門旅遊集團)。
本屆導遊之星二等獎: 賴明春(台灣導遊協會)、蔡雅萍(廈門建發國旅)、李敏德(金門安德力旅行社)。
本屆導遊之星三等獎: 周恆宇(廈門旅遊集團)、周在峰(廈門旅遊集團)、劉延(廈門建發國旅)、黃慧婷(廈門建發國旅)及台灣雷碧茵(台灣導遊協會)、陳明芬(台灣導遊協會)。
個人表現突出單項獎:
‧「最佳才藝獎」劉禹彤(廈門理工學院)
‧「最佳潛質獎」方莞姝(金門金環球旅行社)
‧「最佳人氣獎」彭育翎(台灣導遊協會)
‧「最佳形象獎」李志勇(廈門工商旅遊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