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國「紅色旅遊」開始萌芽,2005年明訂為「中國紅色旅遊年」,2006年紅色風潮將會更蓬勃發展,中國當局甚至已規劃到2010年紅色旅遊的進度。紅色旅遊簡單的說,就是以歷史古蹟、名人古聖為主要旅遊標地,但目前中國國旅實際執行上,單純的紅色旅遊不多見,頂多是少天數1、2日遊的行程。現在比較蔚為風潮的是「紅綠紅」旅遊線安排,集合歷史古蹟、愛國教育的紅色發源地;搭配風景名勝、自然生態環境的綠色旅遊點,成為大陸國旅市場最主要的經營走向。
「紅綠紅」勝過「黃綠紅」
紅色旅遊口號,最主要推動者就是中國當局,中國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特別印發《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提到發展紅色旅遊的總體思路、總體佈局和主要措施,並作出明確規定,開宗明義表明中國將大力發展紅色旅遊產業。並提出發展紅色旅遊6大目標,且讓紅色旅遊產品與其他旅遊項目密切結合,成為廣大旅遊者歡迎的熱點遊線。
目前實際規劃出,中國「12個重點紅色旅遊區」:滬浙、湘贛閩、左右江、黔北黔西、雪山草地、陝甘寧、東北、魯蘇皖、大別山、太行山、川陝渝、京津冀;以及配套的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重點打造出100個左右「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目標致力於將100個景點,80%以上達到國家旅遊景區AAA級以上標準,其中40%要達到AAAA級標準。到2007年,將極力發展讓其中5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年接待規模達到50萬人次以上;2010年,80個景區年接待規模皆達到50萬人次以上。
紅色旅遊商機驚人
在中國當局帶頭與獎勵,以及明確數字方針,從中央至省到各地方單位,莫不努力貫徹發揚光大。2005年四川省紅色旅遊,在廣安啟動後,根據稅收徵管部門的資料顯示,2005年1~11月,廣安市紅色旅遊景區-鄧小平故居與紀念館,共入庫稅金人民幣300多萬元,與2004年相比增長43.82%,增幅為該市各行業的首位。主要稅源除景區外並帶動周遭發展,包括1家賓館、42家農家樂(註一)、89家農家客棧、7家旅遊商店等等。且根據資料分析,納稅戶頭與上年一樣沒有增加,因此增加的稅收主要來自於經營性收入,直接反映出遊客增多和消費增強的關聯性。
另外,從南昌昌北國際機場來看,去年12月中該機場2005年第200萬位旅客誕生,這是從1956年南昌建航空站以來,該機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200萬人次。根據統計僅2005年度,紅色旅遊為該機場帶來的直接客源就接近10萬餘人。另一個例子為100大「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新疆石河子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軍墾博物館」,是百大景點中唯一反映艱苦奮鬥建設祖國的景點,在2004年接待遊客3.7萬人次,2005年突破14萬人次。在擴大範圍來看,2005年石河子市旅遊業接待海內外遊客158.65萬人次,旅遊收入1.62億人民幣,分別比上年增長21.47%、18.25%。石河子旅遊局局長高與陶,歸功於紅色旅遊所帶起的繁榮,且用一句話形容「紅色旅遊,紅紅火火」。
紅色旅遊發展已看出實質績效,中國國家旅遊局副局長顧朝曦表示,紅色旅遊最初從一個「跟跑」項目,而這兩年紅色旅遊產生的經濟效益不錯,各單位已經把紅色旅遊當作「領跑」的要項。此外,中國旅行業者準備把國旅的紅色風潮推向海外,推出莫斯科、聖彼得堡、馬克斯等等,與無產階級革命相關的景點;以及更多旅遊資源整體包裝,提出將紅色旅遊結合「藍、綠、古」發揮各自優勢,「藍」是指海濱特色、「綠」為綠色山水以及農家樂、「古」為古蹟,帶動地區旅遊產業的整體推進。
註一「農家樂」
一種以「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幹農家活」為品牌的特色旅遊項目,正在中國各地興起,與台灣農業休閒旅遊頗相似。從湖南農家樂發展來看,最受歡迎的農家樂系列旅遊套餐,如竹香農家樂、花香農家樂、湖香農家樂等,同時也吸引了大批外國遊客。從2004年10月以來,湖南沅江市胭脂湖景區8戶「農家樂」已接待遊客29,000多人次,直接收入達人民幣46萬元。持續發展下去,許多農家樂地區已經成為集休閒、觀光、度假、娛樂為一體的度假山莊,質感與規模都與日俱增。
中國旅遊市場,古鎮的遊客人數正在急速增長,周莊、烏鎮、大理、麗江等古鎮知名度,不僅大陸甚至世界上都頗負盛名。這現象不單純只是東方迷人魅力席捲全球,隨著中國當局與各旅遊區對古鎮旅遊的充分認識,與極力保存開發古鎮資源,直接推動了此風潮,尤其是古鎮經濟的龐大收益,也助長此趨勢火熱進展。因此,2006年古鎮的開發將持續,而且除了朝向硬體建設之外,更關注古鎮旅遊以及經濟收益以外的文化、品味等要素。
開發利益與矛盾
中國有《文物保護法》作為古鎮、古物保護與開發的基礎,成為保護古鎮原生性、多樣性、歷史性等重要的參考。但目前一些古鎮過於商業化的現象,使原來的質感變了味,僅是賺取商業利益,其中尤以外來居民(包括投資者、經營者、旅遊者)占據了主要位置,古鎮的存在成為「外來居民與經濟所有者的古鎮」,而失去意義。例如上海對石庫門的改造,僅僅保存了建築物的外在價值,而失去了它的內涵與實用價值,從文化、歷史與人類學角度分析,幾乎完全失去了古味。
因此,來古鎮的遊客,常會有種矛盾情節,希望看到傳統文化的保存,又希望能維持現代生活的便利性,變相造成古鎮中原來居民的存在,成為一種觀光化的商業裝飾。穿著傳統服裝、做著手工藝,讓人覺得是一齣規劃完善的戲碼,這種古鎮與傳統文化的保存模式,不僅是中國也是全世界各旅遊區共有的盲點吧!但是要能兼容古味與滿足旅客現代需求,適度修飾的確有必要,也是普遍認可的作法。
因此,中國目前對於古鎮開發,最初開始不是以旅遊為主,而是先保護文物、先作規劃,區隔重點保護區,盡可能原汁原味地保存歷史遺蹟,對於已經遭破壞的,從古籍資料中尋求根源,保存它的古味而將其修復。在軟體方面,當地居民的生活實際上也是一種文化、歷史,也必須把它保存下來,盡可能順其自然不矯作。而旅遊肯定會有商業,因此重新規劃專門商業街區。此外,在景點區域中,把一些不符合古城的房子搬出去,讓老百姓在古鎮開發中不但不受損,還會得到補償改善生活。
資源定位與發展
由於中國5千多年歷史傳承,所以每個城鎮都可稱為「古鎮」,但已經成熟的旅遊景點或是待開發的古鎮,發展模式並沒有一定的準則。簡單的說,儘管古鎮有許多相同、相似之點,但每個古鎮生存到現在,都有它自己的生命力而得的成果。
像是後開發的古鎮優勢,可以借鑒先開發的古鎮或其他旅遊地已經取得的經驗,同時吸取曾經失誤的教訓,既從中分析受歡迎的優勢項目,另外也要找到自己古鎮所具有的特色,開發、推廣出自己的獨特專案,盡可能找出世界第一、全國第一,並找出歷史、藝術與科學價值。各古鎮也必須訂出目標客戶,要讓大城市與旅客到此感受到什麼?在旅遊開發或其他產品上皆可,例如,江南古鎮中的文化水鄉、戲曲之都等名號著稱的古鎮。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許多古鎮標榜晉升於中國國家AAA旅遊景區、中國國家AAAA旅遊景區、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甚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這些指標都是讓風景區(尤其是古鎮),最快速累積知名度與造就旅遊無限商機的成功之道。
像是國人熟知的雲南麗江古鎮,黃山西南麓的「宏村」、黃山南麓的「西遞」古鎮,都為旅遊熱門景點,並帶來實質的旅遊收益。尤其已成熟發展的麗江古城,至2005年麗江文化產業產值,已由90年代年平均人民幣3,000多萬元,目前已增加到人民幣2億多元,其中僅單純文化產業的稅收佔全市財政收入的10%左右,都成為後開發古鎮極力學習的標地。
目前中國主要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古鎮如下:1997年山西省平遙古城、1997年雲南省麗江古城、2000年安徽古村落「宏村」、「西遞」。
※西塘拍片熱
2005年11月20日,湯姆克魯斯與其好萊塢班底,來到嘉善西塘與上海整整待了一週。預定2006年5月初上映的《不可能任務3》,為美國派拉蒙公司投資1.5億美元的年度鉅片,由湯姆克魯斯主演,並由執導《Lost》影集獲得艾美獎的著名導演及編劇J.J.Abrams為導演。該片主要取景為上海,是好萊塢電影有史以來以上海為背景最多的影片,據悉將佔整個電影五分之一左右,尤其是以「西塘」古鎮為主要拍攝場景。
「選擇西塘和上海,是因為這就是我心目中的中國。」導演解釋到西塘拍片的原因。他們跑遍了江南十多個古鎮,最後才選中了西塘,因為這裏有非常獨特的水鄉古鎮風情,不僅保留了完好的歷史建築群,還原汁原味保存了水鄉生活情趣。
在西塘拍攝的3天,劇組租下了「明清食代」為主要場景,並和西塘官方協商,選擇當地著名的「煙雨長廊」進行拍攝。當然電影公司極度保密的工夫與狗仔、熱情的影迷,也在當地上演諜對諜的戲碼。除了西塘之外,該片也在上海的南京路、城隍廟等地方取景。該片放映後,將使世界各國更體驗西塘之美,甚至再創中國古鎮旅遊熱潮。
另外一部,聚集兩岸三地偶像演員的電視連續劇《別愛我》也選擇西塘拍攝,劇中演員陣容龐大,由台灣當紅偶像徐若瑄、內地人氣偶像胡歌等大明星演出,西塘的小橋流水、波光瀾影似乎成了影視劇的最新寵兒。
中國為世界體育強國之一,相對的體育項目在中國市場深度與廣度都非常驚人,單從世界一級體育品牌在內地激烈競爭,以及風靡世界的體育人才,都突顯出中國體育的強盛。因此,體育結合旅遊的發展,成為中國旅遊市場另一個主流,不管是Inbound與Outbound的收益都非常可觀,再加上2008北京奧運盛會推波助瀾,體育旅遊的風潮會更加蓬勃。
政策大力推動
中國國家旅遊局重視旅遊與體育的結合,並積極向海內外促銷體育旅遊產品,早在1986年就成立「中國國際體育旅遊公司」,為國家體育總局的直屬企業,主要為推銷國際性體育探險及體育旅遊活動,並可劃分國內與國外兩大工作區塊。中國各級旅遊部門、體育部門與地方政府相關單位,多次舉辦各種賽事或觀摩活動,並招攬海內外旅遊者。
針對海內外體育旅遊,中國推出兩大類旅遊產品:一是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大型體育健身旅遊活動,共有60項內容,包括北京萬人登長城比賽、哈爾濱冰雪節、上海國際武術博覽會、大同國際滑翔節等等。
另一類是專項體育旅遊產品與線路,共有12大類、80個專項,包括浙江南太湖攀岩、泰山與華山登山、環青海湖自行車挑戰賽、絲綢路的沙漠探險,以及北京、上海、廣東、大連、桂林等地的高爾夫休閒運動等等。這些大型體育旅遊活動以及專項體育旅遊活動與產品,都集體育、健身、旅遊活動於一體,突出了參與性及趣味性,並考量海內外旅遊市場,以及專業、非專業不同旅遊者的需求。
體育旅遊效益廣大
體育與旅遊的結合,最顯著的發展為長江三角洲地區,產生所謂的「連鎖聚金效應」。不管是觀摩比賽,或登山、攀岩等健身休閒活動,以及高爾夫球、遊艇等高端項目,皆吸引不少外地遊客慕名而來。
尤其大型賽事,為體育旅遊最直接、最強勁的拉動力。以著名的F1賽車為例,AC尼爾森公司調查顯示:2004年F1中國大獎賽期間,上海的高檔酒店當月業務量增額約為2.8億元人民幣;2005年賽事期間,酒店房價比平時上漲約1倍左右。
2004年,F1中國大獎賽吸引了26萬觀眾到場,2005年則變成27萬,這些觀眾從海外以及上海之外國內其他地區,都各佔約1/3強。尤其是舉辦F1比賽的上海國際賽車場,已經與東方明珠、中共一大會址、上海大劇院、上海新天地、上海野生動物園等,成為上海14個經典旅遊景點。
另外,去年剛結束在南京市舉行的十運會(中華人民共和國第10屆運動會,2005/10/12~10/22),南京的每日平均人流量超過30萬人,而自10月1日到十運會結束,南京接待海內外遊客達350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40%,旅遊總收入近20億元人民幣。
事實上,大型節慶與運動賽事對承辦地旅遊的帶動作用,遠遠超出當下的影響,尤其是結束後的經濟效應更大,遊客數量將會有大幅、持續的增長。此外,為各體育盛事興建的大型展館,後續如何有效利用、發揮廣大功效為重要考量,如果持續經營得宜,將會締造更龐大效益。
給合娛樂擴大效應
中國各地旅行社推展演唱會、體育比賽的情況,最近幾年已逐漸發酵,目前已經從以往的零散合作,發展成為旅行社一項重要的新業務。像是廣州的旅行社積極參與娛樂、體育,已成為一種吸引遊客的另類包裝手法。
去年暑假,旅行社與香港歌星陳奕迅演唱會的合作,推廣陳奕迅的廣州演唱會,遊客在旅行社買票較划算,且能拿到最好的位置,還附贈螢光棒、口哨、陳奕迅10年影集全紀錄等禮物,另推出接送服務,全套的行銷手法被稱為新興的「娛樂旅遊」。
另外2005年10/ 22、23於珠海國際賽車場舉行的「世界超級跑車GT錦標賽(中國站)」,旅行社推出,比賽期間遊客可與「夢幻之車」—瑪莎拉蒂、林寶堅尼、法拉利等超級跑車零距離接觸,並欣賞林志穎、任賢齊、杜德偉等明星在比賽後的現場演唱。
體育旅遊Outbound火紅
同樣的中國體育旅遊也推向Outbound市場,2006年2月第20屆冬季奧運會在義大利舉行,內地旅行社早已規劃好相關行程;2006年6月德國世界盃,也成為赴歐旅遊的熱點,體育旅遊中國Outbound市場成為今年最大噱頭。其中「港中旅」旅行社,是中國唯一冬奧會旅遊官方代理,此次預計將組織800多人前往義大利觀看冬奧會賽事,並熱賣1,500張門票。
目前港中旅行社在中國旅遊市場具領導地位,企業體下還有大型體育活動中心部門,專門拓展體育旅遊市場,像是2002韓日世界盃期間,港中旅組團人數達到7,000人;2004希臘奧運期間,港中旅帶領2,000多人前去觀賽。
參加體育旅遊行程,除了觀看比賽之外,各地優美的風景名勝也是必備因素。由於消費者各有不同需求,觀看比賽的場次與內容也不同,因此價格隨之差異,旅行社也幾乎能提供所有比賽門票。如果消費者要求只觀看比賽不遊覽景點,旅行社也可以預訂公寓式住房,並安排自由支配的車輛,完全以顧客需求為導向。
根據北京中經縱橫經濟研究院《2004年中國網上旅行預訂研究報告》顯示,2004年中國網上旅遊用戶合計約80萬人,3年後預估將達到400萬人;而國內網路旅遊業的交易額2004年為50億元人民幣。另外,網上旅遊訂房市場規模2004年僅為人民幣5.1億元,預計3年後市場規模達到18億元人民幣,分析顯示中國網路旅遊訂房市場交易,佔整個旅遊市場還不足1%,潛力可觀。
旅遊佔線上搜尋20%
反觀美國2004年網路在線旅遊服務市場達到520億美元,佔整個美國旅遊市場23%,並預估可在短時期內增長到1,190億美元。因此目前中國網路旅遊市場的規模,與中國為世界Inbound與Outbound旅遊大國不符合,顯示機會將無限寬廣。
放眼Google、百度(Baidu)水平搜索網路機制已經非常發達,但沒有雄厚資金,新企業很難進入這個市場。但從另一方面來看,網路垂直市場的機會,卻是利潤大且較簡易進入的範疇。據了解,網路垂直搜索市場較大的利基,來自於財經、零售、娛樂與旅遊等領域,其中旅遊搜索佔在線網路關鍵詞市場的20%。巨大的網路旅遊市場,讓網路旅遊龍頭(如攜程)、傳統旅遊服務行業(國旅、中旅、青旅等)、網路巨頭(Google、百度、Yahoo等)紛紛加大投入市場。
線上交易達50億RMB
在昆明舉行的2005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上,香港中旅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宣佈,將投入人民幣4億元,打造旅行服務電子商務平臺,並在2006年推出「芒果網」,提供五大類服務:預訂機票服務、預訂酒店服務、旅遊度假產品服務、VIP專區與集團差旅服務,旨在成為大中華區最具影響力的在線旅遊平台。
而國家旅遊局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內地網上年旅遊交易額已達到人民幣40億~50億元,約佔所有互聯網電子商務總量的20%,預計未來一兩年內將提升至30%。
近年來,中國很多旅行社、旅遊集團都加入在線旅遊服務行列,主要著眼於在線旅遊市場所帶來的可觀收益。另外部分學者評估,未來中國旅遊市場中,休閒旅遊市場份額會超過商務旅遊。因為現在喜歡休閒旅遊的消費者,一般都有比較成熟的出遊觀念,習慣透過網路或電話來預訂機票、酒店等,並自己掌控旅程的時間與內容,所以持續發展,休閒旅遊網路市場勢必會超過商務旅遊的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