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期|2021.11.08|記者:張偉浩
大東北角觀光圈 積極促進青年回流 協助鄉鎮觀光產業永續發展

因應台灣面對高齡少子化趨勢, 人口過度集中大都市,城鄉發展 失衡,行政院20 1 8╱5╱2 1及 11╱30兩度召開「地方創生會 報」,宣示2019年為台灣地方創 生元年。目前地方創生儼然已成為 地方推動之顯學,要做到不空喊口 號、不流於形式,關鍵在於長出好 的商業發展模式,才真正有機會吸 引青年回流回鄉,以地方產業活化 留住人才,在地扎根。

▲宜蘭斑成員至日本JA農協進行觀摩暨交流。

振興目標 減輕都心壓力 促成老、中、青不同世代的回鄉潮 振興三階段:從創意、創新,走到創業模式

地域振興一詞源自日本,都市化使人 口過於集中都會,鄉鎮人口流失與 老化。為了減輕首都圈的壓力,促進青年 回流、協助鄉鎮永續發展、重振生活品質 和競爭力,而推動地域振興、活化在地。

「但回到生活的地方,必須有收入或經 濟自主的能力支持,現在談地域振興其實 就難在這一點。」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 進會數位服務創新研究所跨域創新組組長黃中原表示,地域振興可分為經濟和社 會層面,兩者將會相輔相成。社會層面如 人才培育、設計和鄉鎮支持等; 至於市場 面,人回去了經濟不見得會繁榮, 所以 需要先有產業、收益,才有機會吸引人回 流,否則回去後,人很快又會出來。

農委會提出「三生一體」 強調「生產、生活、生態」

在各部會推展地域振興的過程中,農 委會是早期就提出「三生一體」的單位, 強調「生產、生活、生態」,也就是人們 在當地從事農作物的生產和生活的同時, 也要兼顧維護生態永續。地域振興發展至 今樣貌日趨多元,不再局限於作物的產 銷,還包括新創概念的加入。黃中原指 出,地域振興與過去常聽到的社區營造不 同之處,在於地域振興更注重基礎能力的 養成、商業模式的鏈接,最終轉換成地方 的驅動力,「現在很多從事地域振興的單 位,都很在意創意、創新、創業這三模 (商業模式)能不能持續演進。」

反觀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從1989年起, 以臺灣319鄉鎮推出「一鄉鎮一特色」 (One Town One Product,簡稱OTOP)為 發展目標,可隱約窺見地域振興的雛形。「每年都有非常多的產品產生,長出產品 是在創新階段,但是它們都沒有進到創業 階段,因為產品賣不掉。」黃中原舉例, 過去在推動客家庄的特色產品麵線時,以 為有美麗的包裝盒就能賣得動,可是當盒 子的成本比內容物麵線還高,中小企業並 沒有賺到錢,反而獲利的是設計與印刷廠 商,就變成本末倒置,難以延續。

「地域振興如果要有效的發展,天時、 地利、人和都必須準備好,」黃中原說, 設計確實可以翻轉地域振興,但對於資策 會來說仍屬於前期階段。創意大家都有, 設計也要進場,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商業 模式和商品的銷售,創新才會有效率、創 意才得以找到出海口。

「有時候地方欠缺的是自己的主軸和想 法,地方需盤點出自己發展的主題,進而 發展成事業、體驗或商模,互相扣合才能 走的長遠。」

 

★輔導團隊初到一個場域,應需找尋「基石者」(Keystone)領頭羊企業,盤點地方的能量,了解客戶需求,確定共識後才做服務設計,找出創新的缺口;最後要落地實證,依據服務內容想做到什麼效果,挑選適合的科技手段。

取經日本 發掘台灣在地特色

帶領青農夥伴參訪日本鄉村產業之後, 回頭檢視台灣的地域活化之發展契機。大 東北角觀光圈計畫主持人何立德,目前 擔任國發會地方創生委員提及,其實有許 多是經驗可以借鏡日本鄉村發展過程,成 為台灣重要參考之依據。其中如地產地消 的直售體系、體驗經濟的農業旅遊、道之 驛等旅遊服務系統建置,以及協助在地農 民擴大在地銷售之直售通路,都是可以趨 動地方產業活絡與加值機會。

 

▲大 東北角觀光圈計畫主持人何立德。

台灣的「地方創生」一詞源自日本,儘管當初日本推動的目的與地理條件,與台 灣有所不同,但在許多做法上仍有許多值 得論述之處。尤其遍布日本各地、主打地 產地消的「直售所」,對於地方產業發展 帶來許多幫助,而結合道路休息站與直售 所概念的「道之驛」,更在日本各地形成 特色景點, 十分值得深入了解。

 

 富樂里富山道之驛。

日本道之驛服務系統 帶動地方亮點產業發展

2017年,何立德引領輔導工作團隊展 開「宜蘭斑」之地方創生計畫,但對許多 首次合作的在地夥伴與青農來說,該從何 開始仍是懵懵懂懂的心態。於是起手規劃 了日本九州海港見學及千葉地方產業考察 行程,實際下鄉了解日本的鄉村發展模式 與做法。 在日本推動地域振興政策下 道之驛成為鄉鎮發展重點 原本僅是做為道路休息站的公有服務空 間使用,卻變身成為周邊小農販售當地農 產品、特產的特色場所,甚至還提供區域 特色之餐飲、農事體驗與教學等旅遊服務, 發展之相當蓬勃。其特點在於小農可以將 每天生產的農作帶到道之驛販售;顧客則 買到當地當季且實惠的農特產品,不僅締 造雙贏結果,同時突顯地方發展的特色。

何立德表示,道之驛並非單純將田間農 作賣給顧客而已,背後還有綿密的應援體 驗結構與意義,像是如何以在地特色吸引 遊客,配合規劃各種型態的體驗活動、深 度文化解說導覽、提供餐食或伴手禮的服 務設計、場域空間規劃等,代表著需建立 完整觀光產業運作體系,才能落實道之驛 的整體發展。

 

 無印良品「みんなみの里」。

農遊教育結合觀光產業 形成特色而落實在生活之中

其實除了執行做法外,更重要的還在於 心態上的不同。何立德笑說,到日本原本 只想看直售所的運作方式,但後來發現, 更多的是認識當地農村的生活日常。因為 日本對農業的重視,早已內化為在地生活 的一部分。不管是外銷或地產地消,日本 在地企業對於農產品銷售的客群、通路等 都相當清楚,因此在外觀包裝、標示及行 銷上都相當精準。

日本並透過當地的農協體系、鄉鎮公所 體系、產業及聯盟事業體系,推動農民市 集、食農教育等,營造出優良的農業環境。 對農民來說,有了完善的銷售通路,品質就 成為推廣自家品牌最重要的成功關鍵。

讓地方觀光做自己 型塑台灣鄉鎮之特色與魅力

何立德常常開玩笑說著,當看到日本的 做法後,就會有台灣為何很多地方做不到 的「違和感」。但不妨就從這個違和感開 始轉變,回過頭去思考如何發掘台灣的在 地特色。「如果只是一直跟在日本後面, 那永遠追趕不上,反而應當是找出台日間 的差異, 才能做自己的味道,突顯自己真 正的樣貌。」

何立德表示,台灣隨性、自在的生活 型態,其實對日本人相當具吸引力,甚至 不少日本人希望來台久居或過退休生活, 可見台灣有自己獨特的魅力。何立德提 到,日本人強調做事的SOP(標準作業程 序),雖然能維持品質穩定, 相對也容易 變得同質性太高,失去了多樣性的特色。 這在日本地方創生發展中經常可見,甚至 引起「日本創生失敗論」的疑慮。但若台 灣可以將地方創生的相關架構先建立起 來,反而會在其中有許多發揮空間,成為 不同於日本的台灣模式。

青出宜蘭合作社林意評認為,與其完全 仿效日本,更重要的反而是從自我認同開 始,學習過好「生活日常」,就算養鴨種 菜都是一種專長,只要自信過好自己的生 活, 並將每個人的專長突顯出來,集結每 個人不同的生活方式,自然就能型塑屬於 台灣的地方魅力。

何立德認為,台灣仍有許多值得發展 的在地特色,像是充滿人情味的傳統菜市 場,就已在日本幾乎已經消失,而是以一 般商店街的方式呈現。另外,若能結合旅 宿與在地農產,推廣餐食、文創商品及特 色服務等,應當也有發展的空間。但前提 仍是需將我們對鄉鎮產業的重視,融入內 化為生活日常,如此才能發展出屬於台灣 觀光產業DNA,成為未來國際行銷的最佳 素材。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